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1976巴黎品酒會
  呂理哲 November 21 2016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常識影響我們的生活,甚至主宰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常識可以打破,我們一定更自由。

《本文開始》

愛因斯坦說過:常識不過是人們十八歲以前累積下來的偏見而已。

我們自己為是的常識,如果能被打破就是思想的革命了。歷史上有一場浪漫的思想革命,就發生在1976年5月24日巴黎的那一場葡萄酒品酒會上。

英國酒商斯伯瑞爾為了到歐洲賣加州的葡萄酒,決定先打入大家都認為美酒的聖地 – 法國。為了引介加州酒,斯伯瑞爾找來了9位巴黎美食達人當評委,和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一起用盲測的方式,一起試飲八支名氣最大的法國葡萄酒和十二支默默無名的加州葡萄酒,評分的辦法是每個評審喝完一種酒以後,以15項考核標準分別打分數。

美國人和英國人的評分並沒有列入比賽成績,可能是因為法國人比較懂葡萄酒吧?

當時,全人類都認為法國美酒世界第一,與會的所有人也不例外都認為法國酒贏定了。連想要推廣加州酒的主辦人也不過希望,比賽結果可以讓大眾有一個印象 - 加州酒和法國美酒並列比賽就滿意了。

不料評比結果一出爐,跌破了大家的眼眼鏡,納帕谷(Napa Valley)的鹿躍酒廠(Stag's Leap Wine Cellars)的紅酒和蒙特雷納酒莊(Chateau Montelena)的白酒得分最高,分別擊敗了法國名牌波爾多與布根地的知名酒莊。

從此開啟了新大陸葡萄酒有了和舊歐洲大陸美酒分庭抗禮的新紀元。

法國評審大驚失色,世人和他們一樣都懷疑加州人是玩了什麼花樣?有人質疑比賽不公,說法國酒保存幾年以後可以更醇更香,非沒有歷史的加州酒可以比擬,於是有了1978年的三藩市品酒會,這次參賽的葡萄酒年份都在5年以上,結果前三名還是加州酒。

1986年在法國又有兩場相同的品酒會,一次是(French Culinary Institute Tasting),另一次是(Wine Spectator Tasting ),前者冠亞軍都是加州酒,後者前五名都是加州酒。後來,巴黎品酒會後30年(2006),在加州 Copia和倫敦同時舉行一樣的品酒會,前五名全是加州酒。

常識起了變化,品酒主觀因素比重太高,爭議無可避免,但是盲測的公平性還是無可挑剔。大部分人沒有練習不會品酒,不在意哪一國的葡萄酒最美,當然只能從價格上去分辨葡萄酒的美味。1976年人們葡萄酒的常識被顛覆,我們比較關心的卻是釀酒這項傳統技藝,要如何才能超越傳統的老法師?

加州酒廠不像法國酒莊,具有顯赫的歷史和悠遠的傳承。鹿躍酒廠與蒙特雷納酒莊的主人,一個原本是大學講師,一個則是職業倦怠的房地產律師,除了滿腔熱情以外,本來都是葡萄酒的門外漢。但他們買下的酒莊都坐落在盛產葡萄的納帕谷,釀酒的歷史淵源於當地的農作物,很像中國的茅臺鎮和山西的杏花村,但是新大陸的美國人開放,不藏私,納帕谷對葡萄酒的知識無人藏私,大家分享心得,一起成長,加上這兩個酒莊主任憑藉自己的研究精神和科學的方法,終於在巴黎品酒會一鳴驚人,全加州的美酒都沾光。

這場世紀品酒會剛好有一位時代雜誌的記者喬治 泰伯(George Tabor)在場,他的報導出現在時代雜誌(Times)這個發行全世界的媒體上面,巴黎品酒會就像平地一聲雷,驚動了整個葡萄酒世界。後來,泰伯為自己精彩的報導寫成了一本小說(Judgment of Paris),中文版翻譯的書名是“1976巴黎品酒會”,透過作者的生花秒筆,把品酒會的來龍去脈寫成了精彩的懸疑劇本,後人才知道這個故事。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