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咖啡達人:『為何星巴克,在不同國家煮的咖啡都能控制一樣的味道?』
答:『烤焦一點』
咖啡課就這樣開始了。
《本文開始》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波這首詩,前三句描寫早春清晨的洛水岸邊,斜風細雨漸收,陽光穿過稀疏的柳條,映出清煙淡淡,老蘇想像洛水流入了淮河,河面變闊了以後,水流應該漸慢慢。
後三句描寫就是下午茶的情景,杯裡浮著像雪花又像牛奶花的茶泡,盤子裡的點心是新採來的蓼茸蒿筍,人間有味當然爽。』
有一天,在家下午茶,我把這首詩說給領導聽,領導笑道:『可惜蘇東波沒咖啡可喝。』
自從麗華帶同學去桃園市政府旁邊上課學喝咖啡,回來以後,我們家喝咖啡的樂趣升級了。
老師是個年輕的咖啡達人。
四位同學點了四杯不同名稱不同烘培程度的咖啡豆,老師一次一種豆子當場磨粉,然後滴漏煮咖啡,分成四小杯給我們品嚐。喝完一杯,大家聊聊這一杯的感受,老師接著介紹下一回豆子的來歷,再重複磨豆子煮咖啡的步驟,一個下午我們慢慢品嚐了不同的咖啡豆煮出來的第二、三、四杯,烘培程度由淺到較深。
每個人都試圖去分辨其中的差異。
我們依照老師的指導,用鼻子聞豆子、粉末到滴漏時的香氣,和拿到手上杯子裡的咖啡水蒸氣的氣味;淺嚐咖啡第一口,液體在口腔不同部位的味覺和感受,流進食道後再感覺一次,老師建議閉著嘴吸入空氣,去感受口裡留下來的回韻。
同學的感受如何?聊天中我完全無法從他們的說明中領會出一二。
倒是自己明顯地感受四種豆子的差異,只是不知如何表達。
讀再多本游泳教科書也學不會游泳的道理是一樣的,以前看過的咖啡知識書籍、電視教學節目,包括咖啡世界冠軍王策的比賽視頻都是隔靴搔癢。
這一堂課價值非凡,回家以後和領導一起嘗試不同的咖啡豆,我們很快地找到了兩人都喜歡的豆子,不能說我們懂得品嚐咖啡了,應該說我們已經能分辨咖啡的滋味,找到自己的喜愛。
賣咖啡豆的包裝上面,多標明了乾時有哪些花的香氣,濕時有什麼水果的味道,你買回家一試,為何沒有相同的感受?雖然廣告難免誇張,其實是個人感受的差異,本來就不是荔枝或是柑橘,我覺得像,你不一定覺得一樣。
不同的咖啡豆確實有相當豐富的滋味,靜下心來品味才能分辨。
茶博士說:茶有香味韻,只有去感知才會發生。
香味韻轉換的過程,不固定,是靈動的,是活的,只有把心完全放在喝茶這流程上面,活在當下才會發生,心越靜感受越豐富。
不像可樂,茶才不討好你,從苦到甜,從澀到津,得自己去找才有,咖啡也差不多。
喝完後還沒結束,韻才開始,越感受越久久不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