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游動廣告的新出版概念
  那福忠 January 10, 200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理想的商業媒體模式,出版人、廣告主、讀者,三方面的關連應有相等的份量;但實際上,莫不由最有經濟實力的廣告主掌握王牌,出版人地位降為從屬,至於讀者,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即使到了現在的網上出版,這一模式仍然繼續,網上出版人從廣告主所獲取的利潤,遠不如廣告主從出版人所取得的利益。但網路的互動經濟模式,或許可以修正長期以來出版、廣告、讀者的不平衡狀態。

    最近一期的 MIT 技術評論,有一篇談論出版新概念的文章,作者 John Batelle 教授提出一個讓出版人、廣告主、讀者三方面平衡的構想,稱為出版驅動的廣告(Publisher-Driven Advertising、簡稱 PDA)作業模式,並認為這一模式即將普及。什麼是PDA?簡單的說,就是出版人可以從廣大的廣告供應群裡,篩選自己適用的廣告。

   點選付費 (Pay per Click) 的廣告運作模式,可以說是 PDA 發展的第一步,而且已經普及實施,例如 Google 搜尋網站回應的搜尋結果,在右側有一排小型的文字方塊廣告,內容與搜尋題目切合。這一作法,已經打破了出版的傳統,特別打破了出版人與廣告主的傳統關連。這些小廣告,只有在被點選之後,廣告主才付費給 Google,同時廣告主不再在出版網站(如 Google)上購買固定的空間,而是把廣告的出現與搜尋的關鍵詞連在一起。

    點選才付費的廣告模式運轉之初,廣告主非常喜歡,因為能藉此進入網站的讀者,必定是對廣告主的產品或服務有相當的興趣,做成生意的機會,遠比一般網客隨意進來的大得多;但這一模式對出版者問題就大了,因為出版機構長期所醞釀建構的網上社群、以及出版機構長期累積的專業與影響力,都因此埋在地下。因此不免要問:大家能不能創造一個廣告模式,保留點選付費的好處,同時又能利於出版人與讀者?PDA 的構想由是而產生,第一、廣告主只有廣告被點選才支付廣告費給刊登廣告的出版網站;第二、廣告主不必自己選要在那個出版網站刊載,相反的把廣告「釋放」到網路上,反過來由出版機構來挑選,再刊載到網站上。

   這在印刷出版上當然做不到,但在網上可以做得到,因為網上每一則廣告,基本上都是一個軟體單元,既然是軟體,就可以附加許多資料:這則廣告的對像是哪些人,被點選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可以放在哪些網站刊出、或不允許在哪些網站刊出,以及許多其他的屬性。但最重要的是,這則廣告隨時可與自己的「基地網站」聯絡,基地網站隨時可追蹤這則廣告的位置與狀況。

    這些廣告一旦釋放上網、任其遊走,出版機構儘管拿來貼到自己的網站,這則廣告即可透過網路回報基地,告訴家裡我在誰的網站、被點選過幾次,從銀行帳戶裡扣過多少金額、還剩多少餘額。廣告就這樣在網上遊蕩,被人取用、點選,直到支付廣告費的存款用盡。效果若良好,就補充存款,繼續下去。這種模式比現在的點選付費要好,因為借重了出版機構的專業,只有出版機構最了解讀者,況且出版機構也不會把沒有用、甚至有反效果的廣告刊出。

   這一 PDA 廣告模式,有什麼支援基礎?答案是網誌 (Weblog),網誌在這幾年極為盛行,每位網誌的作者都是小出版家,而且對網上各個社群有相當的影響力。如果網誌決定發動 PDA 廣告,勢必將有與網誌同等的發展空間。

   這個廣告模式還可以製造附加價值:出版者影響力。如果有份量的出版機構宣布採用哪些廣告,這些廣告的效力可因而提升,所產生的附加價值,廣告主部分回饋給出版機構。

   PDA 雖然仍有細微的技術問題有待解決,終究會解決、推廣、普及,因為這一模式讓出版、廣告、讀者三方同時得利。點選付費廣告模式在推動的當初,大家都說是笑話,現在卻是年產值 50 億美元的產業。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