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在年終發行特刊,以知識革命為題,邀約全球名人撰稿,彙集各個領域的精闢看法,頗具份量。微軟的 Bill Gates 以一篇面前的新路 (A New Road Ahead) 壓軸,說近二十年不知何時開始,「知識」兩個字已經變成了形容詞,因為大家現在所說的知識,其實僅是資料、充其量是資訊,與知識相差甚遠。真正的知識經濟社會,全球的知識存庫、以網路相連,隨時與我們的工作相伴,及時供給我們建議、導引我們的思路。要達成這個目標,擺在面前有一條路,我們必須一步步走過。
現在大家說的「形容詞」知識,像是「知識管理」,不能說錯,只能說這僅是開始。大家現在所說的知識,其實僅算是資料 (Data) 與資訊 (Information)。資料是單純的紀錄、事實,像是「氣溫 20 度」,不具任何意義;資訊則是把資料連在一起,產生意義,如「今天氣溫 20 度」就成為資訊,可以用來決定做哪些事。但知識不僅僅是資料、事實、以及基本的機制,應該有更廣泛與深入的涵意,Bill Gates 引用管理大師 Tom Davenport 的話說:知識是資訊,與經驗、前後貫穿、解譯、反應的結合體,資訊唯有經過這樣的演繹,才能創造出知識,像是從多年氣候的紀錄找出變化的原因。唯有知識,才有競爭能量。
我們現在活在「資訊民主」(Information Democracy) 裡,用一台人電腦連上網路,就能擷取到幾乎全部的公開資訊,先進的軟體與 Web 服務,更能幫助我們把資訊切割細分,這在十年以前都是不可能的事。我們現在雖然學會了如何有效的處理資訊,卻沒把它運用到知識上。但這一差距,正好帶給我們大好的發展機會,當然也是艱鉅的挑戰。
儘管資訊可以廣為傳播,知識則極為黏緊:不容易溝通、主觀性強、定義又十分困難。其實每個人的價值、事業上的成敗,取決長期累積的內涵,以及與同事、伙伴、顧客互動的結合,而非取決於對手冊書本內所刊載內容有多了解。可惜的是,這種價值、也就是知識,即使在企業內部都難找到,更不用說在公開網路尋找了。
但電腦軟體越來越聰明,逐漸對人如何思想、如何工作有所了解,開始幫助我們來合成、管理我們的知識。微軟的 OneNote 就是一個簡單的例子,以紙與筆的概念,協助大家組織手稿筆記,同時可作為空白看板,來連接資料、合成想法,最終達到創造知識的境界。電腦科學家們正著手研究「心靈謀合」(Mind Mapping) 的軟體,在暗中觀看你如何工作,然後隨時提供相關的建議,即使是錯的,也可能有正面的啟發。
電腦科學家長期夢寐以求的「智慧引擎」,現在也有相當的進展,實驗室裡的「理性軟體」(Reasoning Software),可以把人的構想用常規邏輯來判斷,找出假設的誤差,導引思路。當然這距理想仍遠,理想的智慧軟體,隨時預期你的需要,及時供給你相關的知識。這種技術可以更進一步,把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在一起,一個在醞釀中的新構想,如果能結合已知的知識,其驚人的效果,必為前所未有。問題是,怎麼樣把全球不停創製中的構思結合到一起,成為全球的知識庫。
Bill Gates 所說前面的新路,就在這裡。現在的搜尋引擎已經相當完善,不但能在資料大海裡撈針,還能解決簡單的問題。而擺在前面的下一步,就是發展有智慧的軟體,像是形體識別 (Pattern Recognirion) 與與心智模型 (Mental Models),幫助大家從資訊中尋找價值,同時發展新的技術,了解資料的意義,並把相關資料前後貫連到一起,製造成知識。Gates 說,這些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許多技術已然存在。
Gates 以發明家 Robert Metcalfe 的話作結語,Metcalfe 說網路的能量約等於使用網路人數的平方,這個理論同樣可以用在知識上,一旦我們的構思能與世界上大思想家的知識搭線,如同現在上網搜尋資料那麼便利,世界上的商業、科學、教育,勢必產生革命性的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轉型,同時也會驚訝全球轉型到知識經濟後的潛在能量。當然,知識也不再是形容詞了。
Bill Gates 這篇短文的確教人震驚,今後的競爭無疑是知識的競賽,誰先從現在的資訊民主轉型到真的知識經濟,誰就必然先贏,幾乎無人能敵。只是,高度智慧的軟體必然是語意化,也就必然以固定的語言文化為基礎,那當然是英語,非英語地區有沒有實力與意願,來開發非英語的知識技術,是個問號。網路的分歧,把地球分成兩個世界,一個運用網路、一個不用網路。知識經濟是否再把網路世界一分為二,一個英語世界、與另一個非英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