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新聞媒體的走勢
  那福忠 April 20, 200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獲得 PEW 基金的贊助,連續兩年成立「卓越新聞專案」(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分報紙、新聞網站、全國電視網、有線電視網、當地電視台、雜誌、廣播、族群偏好、新聞從業人員調查等九項,研究美國的新聞媒體,提出詳細報告。上週公布了 2005 新聞媒體狀況報告,詳細分析美國新聞媒體在 2004 年的營運情況,同時列出新聞媒體五大走勢。

   在 2004 年的報告裡,已經指認出新聞媒體的一些跡象,足可導致媒體的轉型;在 2005 年的報告裡,這些轉型幾乎確定,進而演變成新聞媒體的新型態。這份報告雖然以美國的新聞媒體為主,但全球化影響所及,其他地區或有時間上的遲緩,卻無法自立於趨勢之外。

1. 快速、鬆散、廉價

   傳統的新聞報導,凡事求實忠實報導的模式,已經被電視的談話節目、與有線電視新聞所拋棄,以另一種快速、不經查證的報導模式,強加於讀者、使之相信。網誌 (Weblog) 的加入,固然使新聞多姿多彩,卻使得強加於讀者的新聞文化,變本加厲,於是產生了新的新聞學:不論是否確實,搶先發佈消息、搶先撰寫評論,遇到批評之後,再開始求證真偽。這種新聞模式對錯不一,網誌固然能協助指責錯處,也能導致錯誤。對經常需要操縱公眾意見的政府、利益團體、財團來說,運用這一新聞模式最為容易有效,他們把未經證實的消息,藉所能掌控的媒體管道、自己的網站、與付費的評論員之口傳播。

   下一步,電腦的人工智慧會自動編撰新聞,把所取來的資訊混雜之後,從各種管道傳播。

2. 政黨傾向不是重點

   2004 年的報告裡,政黨傾向的新聞消費,似有日益的趨勢,新聞一旦染有政黨色彩,無論是否確實,相同意識型態的讀者即先入為主的深信不疑。共和與民主兩黨對新聞的解讀也不盡相同,共和黨與保守人士對新聞多採不信任態度,而民主與自由派人士則較相信新聞的真實性。去年報告的這一議題,導致解讀成美國走向歐洲式的政黨傾向新聞,但今年的報告資料顯示,並非如此,去年在這一議題上顯然過於誇張了一些。

   事實上大多數的美國人,消費新聞的時候,都希望是獨立、沒有政黨色彩的新聞,廣告商與投資業者也希望如此。調查結果顯示,不信任新聞報導的人,與如何取得及運用新聞沒有關連,共和黨與民主黨的人,對新聞的消費行為相同。兩黨不信任新聞報導的人,消費新聞的數量,反而多於兩黨信任新聞報導的人,唯一的例外為廣播談話節目與有線電視新聞,共和黨傾向的人集中在 Fox 有線電視網。除此而外,政黨傾向的讀者不成為新聞閱讀的重點。

3. 從守門員到裁判

   在這樣的新環境裡,新聞從業人員所能做的,是幫助大眾分辨哪些資訊可靠、哪些不可信。換句話說,新聞從業人員的角色,要從以前把關守門員、轉為仲裁的裁判員,因為資訊的來源太多、取得太容易,再也沒有人能守得住。但要扮演裁判的角色,新聞機構要作業透明,把怎麼取得資訊、過濾、判斷、編輯,公開給大家看,來爭取大眾的信任。新聞機構主觀意識的「相信我」(Trust-Me) 時代已經過去了,把自己開放給大眾、讓大檢視的「給我看」(Show-Me) 時代已經來臨。

   扮演裁判角色的另一條件,是要提升專業素質,包括人的素質、與報導的素質,今天任何人都能在彈指之間取得資訊,使辨識真偽的層次相對提高,僅有通才人力的編輯部門若,必然不敷所用。所以新聞機構要加強能量,除了監控自己的正規作業以外,還要另外監控公眾的討論餘音,畢竟除了新聞機構還有誰能擔任這個仲裁的角色?新聞機構需要實驗、投資、有願景,同時編輯部門更要重組。

4. 投資謹慎、數位技術拱手讓人

   媒體在 2004 年的投資,極為謹慎,即使在讀者有增長趨勢的網路新聞上,投資不增反減,主要原因在網路尚未能製造合理的利潤,媒體把有限的投資,仍用在傳統的媒體,而且用在處理資訊的技術上,鮮有投資在人力的培植上。傳統媒體似乎把網路這件事,讓給像 Google 的技術公司,以及有創意的 Blogger 個人,寄望他們能替媒體在網上發揮創新。

   這是一件冒險的事,因為這等於傳統媒體把新技術、與新技術所創造的新讀者,拱手讓人,傳統媒體目前雖仍然掌控網上讀者,但情勢逐漸改變。去年 Google News 已成為主要新聞供應來源,而網誌的讀者在六個月之內成長了 58%,高達 3200 萬人。

5. 三大電視新聞網面臨轉型十字路口

   美國三大(無線)電視網 NBC、ABC、CBS,數十年來掌控美國新聞,主播成為全美乃至全球的知名人物。現在明星級主播與資深記者陸續退休,加上收視繼續下降,觀眾逐漸老化,各電視網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今後的新聞節目,仍全力撰稿、拍攝、剪輯,提供觀眾高品質的電視新聞?或者是節省開支、如同有線電視談話節目的隨意報導?或是把電視新聞的黃金時段讓出、讓公司賺取更多的營收?或者乾脆把新聞節目完全取消?這許許多多的選擇,一年之後應可看出抉擇的端倪:是維持傳統、還是讓數字說話?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