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電子閱讀器又熱了起來
  那福忠 December 15, 2008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聖誕節到了,親友之間習慣上要交換聖誕禮物,炫酷的手持電器應該在首選之列,像是智慧手機、GPS、 iPod、 iPhone,但不知道有沒有人送電子閱讀器 (e-Reader)。業界知名顧問 Andrew Tribute 最近為文,幽默的以「聖誕老人會送給我電子閱讀器嗎」為題,對這個似熱又冷的閱讀工具,提出他的獨特看法。

   電子閱讀器的商品有多種,在市場上相互競爭,主要的像是日本的 Sony、荷蘭的 iRex、跨國的 Plastic Logic、台灣的台達電、美國的 Amazon Kindle,雖然沒有標準規格,一般都輕巧可攜,從書店下載電子書,至少有儲存一百本的容量,而且使用電子紙技術,用可見光照明,幾乎不耗能源。電子閱讀器與蘋果的 iPod 有些相似,都是從固定的銷售點,以專屬的資料格式,下載數位資訊,除了沒有版權的書籍,電子書的下載價格與印刷的紙本書多相差無幾。電子閱讀器與 iPod 最大的區別,在不能把儲存在閱讀器的電子書傳送出去,iPod 則可把儲存的音樂藉 PC 外傳。

   電子閱讀的概念由來已久,最有名的是美國報人 Roger Fidler,深信報紙可以電子閱讀,不遺餘力三十餘年,從事各種實驗,甚至用早期不成熟的電腦技術,製造電子報紙閱讀器。經多年在報社、教學等工作的轉換,Fidler 終於在 2004 年任職著名的 Missouri 大學新聞學院,發展 PDF 版電子報實驗,取名 eMprint,把當地報紙簡化,製作成雜誌的尺寸,同時與 Adobe 合作,專為這份電子報製作了 PDF 的特別版本,讀者不必捲動畫面就能清晰閱讀字體,畫面右邊有版別標籤,點選即可換版,操作容易,Fidler 有意把這一格式作為電子報紙的標準。2005 年實驗結束,結果不了了之,僅有極少數通訊刊物採用這一格式。

   除了 Fidler,網路泡沫時期也有過一陣電子書熱,出現了多種彩色與黑白電子閱讀器,各書店也因應把一些暢銷書轉換成閱讀器格式,供讀者下載。平板筆記本電腦的出現,更認為是順理成章的電子閱讀器,可以提升電子書的銷售。但這些嘗試與努力都沒能成功,直到電子紙的出現,在技術上比以前更為先進,不耗能源、沒有轉動機械,可以使用很長一段時間,唯一的缺陷是僅有單色,彩色還需三至五年的發展。

   電子閱讀器最熱門的,要算是 Amazon 的 Kindle 了,估計今年銷售數量超過三十萬,使用便利是最大優勢,一是可直接從 Amazon 書店下載,二是下載藉用手機通路,不必用電腦中間媒介,隨時隨地按個鍵就能下載,手機傳輸費用包含在書價之內。據各方面的統計,這兩年電子書的銷售,也確實受新型閱讀器的帶動,每年成倍數的成長。

   但 Andrew Tribute 在他的文章卻持相反看法,認為這些統計數字有虛張聲勢之嫌,這幾年電子書銷售增加固然屬實,那是因為以前的技術不夠成熟,沒有真正可用的閱讀器,目前的成果,僅限於滿足熱衷新技術的電腦玩家。他問說,到底有多少人願意花一筆不小的費用,來買一台不好用的電子閱讀器、捨棄容易使用的紙本書?又有多少人願意支付全額買一本電子書,不但不能與別人分享、也不能存放到自己的電腦以後再讀?另外紙本書多有許多折扣,電子書似乎僅全價出售。

   他對電子閱讀器並非完全反對,認為仍有很大的潛力在適當的市場發展,預計明年初推出的 Plastic Logic 電子閱讀器就是好例子。Plastic Logic 閱讀器有標準的信紙尺寸 (Letter Size),不是為書本設計的,而是為工作用的文件設計的,來增加工作的便利。雖然任何電子文件,書、報紙、雜誌,都能藉以下載,但教育市場也有很大的潛力,因為學校最大的問題是教課書的不斷更新,如果學校與出版社達成協議,更新不再出版新書而放在網路,學生用類似 Plastic Logic 閱讀器下載,勢必改變教育出版的生態,紙本教課書也因而減少。

   一個月前在 Miami 的國際書展上,電子閱讀器又成了熱門話題,各大書商都認為會佔一席之地,與紙本書競爭,但在全力投入之前,都審慎考量回到基本考量,到底有多少人讀書、讀什麼書、有多少新的讀者?然後再看看哪些書、或哪些人,適合電子閱讀。目前使用電子閱讀器的,以年輕人與書迷為主,書迷每年讀五十本書,閱讀器顯然比紙本書方便攜帶。

   全球最大數位印書廠 Lightning Source 新任總裁 David Taylor 說,電子書的出現,原意在讓紙本書減少,諷刺的是紙本書不減反增。Andrew Tribute 也認為電子閱讀器不會像 iPod 成為大眾消費品,因為書本的營運模式不同於音樂,但電子閱讀器會在另一個市場成功,只是不會在今年的聖誕節。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