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加州大學 Annenberg 新聞與傳播學院,月前發表研究報告,論述美國過去十年的數位進展與影響,其中對報業則發出警訊,預估五年之內,絕大多數的美國報紙都會關門,只有兩極端的會倖存,一端是超級大報如紐約時報、今日美國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另一端是超級小報,像是地方或社區每周發行一次的免費報。
消息傳出,反應並不如預期熱烈,業界多說五年的說法過於悲觀,十年比較合理。美國有 1400 家日報,平均每週至少關門五家,才能達到五年的預估,自然機會不大。但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機會就升高不少,但對這一趨勢大家似乎心知肚明,沒有異議。
2009 年是美國報業最壞的一年,有西雅圖 Post Intellignecer 與丹佛 Rocky Mountian Post 兩大報先後關門,另外兩大報,舊金山記事報與波斯環球報也岌岌可危,最後在工會重大讓步,裁撤數百高薪的記者與編輯之下,得以倖存。工會的讓步導致報老闆的全權裁員,單在 2009 年全美就裁撤一 萬五千人,以後兩年又裁撤了六千七百人,這還不包括未宣佈的裁撤。
資深媒體人 Paul Gillin 分析美國的報業是給自己買時間,大多數的報紙都減少張數,減少地方版,同時提高訂報費,寄望忠心的讀者多給一點支持,藉以收支平衡。但報業的時間有限,因為美國讀報人口的平均年齡是 56 到 60 歲,這一年齡層不但凋零的最快,也是最不受印刷廣告吸引的族群,對報業來說是一個壞的組合。
美國報紙的發行量,正以每年 8% 到 10% 的速度下滑,今天報紙所以仍然存在,是靠降低成本與提高訂報費來支撐,Paul Gillin 形容這好像是鎖螺絲釘,但總有鎖緊轉不動的時候,到那一天即使讀者願意付費,恐怕也沒有人有能力開動印刷機了。
更有人直接的說這是簡單的財務問題,因為投資人無法從中獲利,只有另尋出路,這與報紙、內容、上層或下層員工,都沒有多大關連,而且當末日來臨,會快速掃過。
南加州大學的報告也帶來不少激勵,許多市場與廣告專家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首先是每天出報是否必要,現在的經濟環境已經減少了每天出報的必要性,像是星期一的報紙內容不多、張數也減少,那是不是可以停印;星期日的報紙因為有大量夾報廣告,深受讀者歡迎,但前一天星期六的報紙,也未嘗不可以停印。
市場專家 Marc Swank 在他的網誌上更提出新的構想,與其把半數以上的經費用在紙張、油墨、發行上,不如停止印刷改出電子版,贈送 Kindle 或 iPad 閱讀器與讀者簽約三年。這樣既節省大筆的經費,讀者簽約又有保證的收入可供穩定發展。他說這一模式最適合地方報紙,因為當地人其實只要新聞、並不要紙。
南加州大學的報告把紐約時報列為第一名,或許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據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發表的哥倫比亞新聞評論,說紐約時報自從去年電子報收費以來,已經累積了六千多萬美元的數位訂閱營收,加上別的數位項目,年數位營收高達兩億美元,已超過編輯部門的支出,所以理論上可以停止印刷仍能獲利。
美國報業近年的下滑眾所周知,今後五到十年應該是關鍵,即使如預估印刷機不再轉動,報紙仍會以另外型態存在,只不過這樣的轉型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