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教育新聞的 Poynter 學院,研究員 Jeff
Sonderman 為此撰文,說梅鐸要補上兩堂課,第一堂課是認清讀者,第二堂課是單一平台不足以滿足現代人的數位需求。The Daily 的設計,雖說是針對美國的中產階級,但內容雜陳,方向搖擺,從新聞到時尚、從八卦到體育,教人不知道是給誰看的、為誰說話。
單用 iPad 一種載具是大膽也是危險的嘗試,因為使用平板電腦的人,也同時使用手機、個人電腦、印刷刊物。專業數位分析的 comScore 機構,針對使用平板電腦的人做了一項調查(下圖、可點選放大),結果發現這些人也同時使用手機與個人電腦,而且僅在早上與下班以後才使用,白天的使用量不但低於個人電腦,也低於手機,至於下班以後使用量升高,可解讀用作睡前休閒。所以到目前為止,平板電腦在使用上僅是輔助地位。
(取自 Poynter.org)
確定讀者對象、製作對象化內容,瞭解數位載具的特性與使用方式,是數位出版的基礎,Sonderman 呼籲大家從 The Daily 的經驗,學到這兩堂課。在外層的展現上,The Daily 無疑的是精緻作品,最初確有吸引力,但當大家逐漸習以為常,吸引力逐漸淡化以後,基礎層面的問題就顯露出來。
對梅鐸來說,The Daily 也許算失敗,但也正因為新聞集團的雄厚財力,才有失敗的本錢,也就相對有創新的能力,而多數媒體現在都沒有這樣的條件,The Daily 正好是我們的正面教材。
梅鐸藉這個機會正式宣佈把集團的新聞與影視分開,新聞部份仍稱為「新聞公司」(News Corporation),影視部份稱為「福斯集團」(Fox Group)。新聞集團一共有少媒體?至少一百多個,維基百科列有一份清單,其中之一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就是電影的片頭幾個探照燈搖擺照射,中間寫著幾個立體大英文字20th.CENTURY FOX(二十世紀福斯)。
The Daily 去年上線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我看The Daily,簡單的介紹結構、導讀、內容展現、版面編排,以及當時大家還不熟悉的 iPad「特技」,或許讀者有興趣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