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The Daily 落幕
  那福忠 December 18, 2012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由梅鐸親自策劃,與蘋果合作,邀聘多名新聞與藝術界知名人士,製作前所未有、讓人震撼的新聞閱讀體驗,iPad 版每日報 The Daily 在去年二月上線,創新的風格、精緻的設計,又以每週 0.99 美元的廉價,受人喜愛。不到兩年,又由梅鐸親自宣佈,因為訂閱人數不足,營收不足以開支,決定下線,同時記取教訓。上週六刊出最後一期,首頁寫上謝謝再會幾個大字,另外年輕的員工藉用「真善美」影片裡的 So Long, Farewell 曲調,唱著向大家謝幕,不忘網路的活力。

  

(影片取自 Youtube)

   與其說是報紙,The Daily 更像每天出刊的雜誌,內容包羅萬象,數量不多,除了即時球賽結果,不需連線,供上班族一天的休閒閱讀,吸引了十萬讀者。但製作成本太高,據稱需要五十萬讀者才能打平,更不用說獲利。與新聞集團龐大的產業來比,The Daily 真是九牛一毛,梅鐸如此慎重,確實想創造嶄新的新聞消費模式,至少也是試試水溫,結果水太冷了,只得回到岸上。

   十二月初梅鐸宣佈下線之後,許多媒體與學界發表了不少評論,除了幸災樂禍的譏諷之外,討論其失敗的原因,其一是僅限於 iPad,把市場縮小了,以後雖然也製作 Android 版,為時已晚;其二是新聞內容每天更新一次,在即時新聞上成為弱勢,這也是 The Daily 強調自己是新聞刊物的後果,如果說自己是雜誌,或許就不太會給人詬病,上線的第一天就有人說感覺上是雜誌。

   專業教育新聞的 Poynter 學院,研究員 Jeff Sonderman 為此撰文,說梅鐸要補上兩堂課,第一堂課是認清讀者,第二堂課是單一平台不足以滿足現代人的數位需求。The Daily 的設計,雖說是針對美國的中產階級,但內容雜陳,方向搖擺,從新聞到時尚、從八卦到體育,教人不知道是給誰看的、為誰說話。

   單用 iPad 一種載具是大膽也是危險的嘗試,因為使用平板電腦的人,也同時使用手機、個人電腦、印刷刊物。專業數位分析的 comScore 機構,針對使用平板電腦的人做了一項調查(下圖、可點選放大),結果發現這些人也同時使用手機與個人電腦,而且僅在早上與下班以後才使用,白天的使用量不但低於個人電腦,也低於手機,至於下班以後使用量升高,可解讀用作睡前休閒。所以到目前為止,平板電腦在使用上僅是輔助地位。


(取自 Poynter.org)

   確定讀者對象、製作對象化內容,瞭解數位載具的特性與使用方式,是數位出版的基礎,Sonderman 呼籲大家從 The Daily 的經驗,學到這兩堂課。在外層的展現上,The Daily 無疑的是精緻作品,最初確有吸引力,但當大家逐漸習以為常,吸引力逐漸淡化以後,基礎層面的問題就顯露出來。

   對梅鐸來說,The Daily 也許算失敗,但也正因為新聞集團的雄厚財力,才有失敗的本錢,也就相對有創新的能力,而多數媒體現在都沒有這樣的條件,The Daily 正好是我們的正面教材。

   梅鐸藉這個機會正式宣佈把集團的新聞與影視分開,新聞部份仍稱為「新聞公司」(News Corporation),影視部份稱為「福斯集團」(Fox Group)。新聞集團一共有少媒體?至少一百多個,維基百科列有一份清單,其中之一大家可能比較熟悉,就是電影的片頭幾個探照燈搖擺照射,中間寫著幾個立體大英文字20th.CENTURY FOX(二十世紀福斯)。

   The Daily 去年上線的時候,我寫了一篇我看The Daily,簡單的介紹結構、導讀、內容展現、版面編排,以及當時大家還不熟悉的 iPad「特技」,或許讀者有興趣瀏覽。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