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發行人 Arthur Sulzberger Jr.,日前在哈佛大學論壇上說:「工程師才是我們沒有及時網羅的人,我們需要工程師,來建構我們現在使用的系統,我們需要工程師,來製作我們現在使用的工具」,他是指新聞媒體、特別是報業的持續衰退,是沒有雇用足夠的工程師,來因應數位環境的變化。他懊惱的說,我們的工作要靠別人的數位工具傳送,我們的報導、寫作、想像,又讓別人作為吸引廣告的工具營來利。他指的是與廣告串連的搜尋引擎如 Google。
目前當然還不是,因為新聞科系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與上一代類似,所幸已經開始變動了。美國耐布拉斯加大學的 Gary Kebbel 教授,就熱心倡導新聞教教育改革,他說教師們,應該為學生準備現在還不存在的工作,或者只存在兩年、但不會存在四年的工作。他認為除了新聞科系的教學要大幅度的翻修,更要導引新聞業界雇用人力的方向。
Gary Kebbel 教授認為新聞是跨領域的教育,可以把學術研究與實際執行結合在一起,由新聞、廣告、公關、電腦、設計、營運、市場各科系的學生,各提出自己領域的組件,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成功的產品。構想雖好,因為涉及太廣,無法執行,最後簡化為每周半天聚會,輔導學生設計一個新聞 APP,在當地新聞協會發表展示。
同校的 Matt Waite 教授,曾是普立茲獎網站設計人,領導一個「做東西時間」(Maker Hours),每周五下午聚會,學生自由參加,學製作電腦網站、行動網站、機器雄蜂、電子感應器,很多新聞系的學生都是第一次拿電焊接線,感覺新奇有趣。學校也支持這項活動,輔助學生課外的技術。
亞利桑納州立大學新聞學院,成立了一個新媒體創新試驗室 (New Media Innovation Lab.),這是一個研發計畫,把新聞、商業管理、電腦工程、設計等不同科系的學生聚集在一起,集思廣益,協助媒體企業創造新的多媒體產品。同時又與 Gannett 媒體集團合作,研究年輕人消費新聞的習慣,發展應用系統來啟動這些年輕人。另外也發展別的 APP,供別的媒體公司使用。這個實驗室的特點,是正式納入課程,不是課外活動,所以參加的人數多,效果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