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讀者編報,那與編輯編出來的自然不會相同,但究竟有多大差異,差異又代表什麼樣的思維,應該是一件很有趣的事,當然也是報紙編輯想知道的事。新聞匯集網站 NewsWhip,每天把全球在網路流傳的二十多萬則新聞,即時加入資料庫,供給網路與行動讀者參閱,也正因為這樣的功能,日前做一個小實驗,邀請資深媒體人用網路流傳的新聞,替代報紙編輯選出來的新聞,兩個版本作一個比較。
做法是用一個叫 Spike 的軟體,以報紙發行的範圍與當地的人口做為條件,收集當天臉書與推特流傳的新聞,以流傳的次數作為「重要性」的指標,然後選擇最重要的新聞,依當天報紙頭版的版樣,替代原有的標題與照片,最重要的放的在頭條,次重要的放在二條,餘類推,因為僅是實驗,內文沒有更換。下面就是幾個例子,左邊是原版,右邊是「讀者版」(PEOPLE POWERED),圖片取自 NewsWhip 網站,可點選放大,連結圖片再點一次呈高解析度。
(華爾街日報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的編輯,把普丁、歐巴馬談烏克蘭列為頭條,讀者把增加退伍軍人預算列為頭條,編輯版把預算列為二條,兩個版本至少有相同的題目。讀者把飛機增加豪華經濟艙可以獲利,以及 HBO 的新電視劇選入頭版,代表紐約人的生活文化,但編輯版沒有類似的新聞,至少在頭版沒有。
(衛報 the GUARDIAN)
英國衛報的讀者顯然注更重健康,頭條標題是經常吃肉蛋對健康的損壞猶如吸煙,而編輯著重國際事務,把普丁與歐巴馬放在頭條,但也沒忘了健康,把這則新聞放在第二條邊欄,讀者版也沒忘國際事務,放在最下面底欄。看起來兩個版面有不少交集。
(多倫多星報 TORONTO STAR)
多倫多市長 (Rob Ford) 的朋友兼司機、也是曲棍球的球友,被控走私毒品,顯然是當地一件大事。但讀者可能對這位有爭議的市長多已熟悉,反而轉向健康話題,對葡萄酒阻止肺癌細胞成長的研究更有興趣,同時也對沒有薪水的實習生、信箱的新設計、克來斯勒汽車的新聞關注。這一天的報紙,兩個版本沒有交集。
(紐約郵報 NEW YORK POST)
紐約市長 Bill de Blasio 在不同級學校合用校舍的執行上,引發不公平爭議,家長走上街頭抗議,教育是重大議題,自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編輯與讀者兩版本的新聞內容雖然不,但報導的是同一件事。
NewsWhip 的小實驗借用了十幾家報紙的頭版(註),與讀者製作的頭版比對,發現兩種版本的差異沒有想像的那麼懸殊,交集的地方很多,但在版面上放的位置不同。大體來說,讀者偏向生活的報導,像健康、飲食、休閒,不太注重國際與政治新聞,也就是說新聞的「重要性」與編輯的看法有些落差。
資深媒體專家分析實驗的結果,認為用社群網路流量判斷新聞的「重要」程度,有基本上的偏差。主要是使用臉書與推特,大多數人都不太會傳送嚴肅的新聞,多傳送生活、休閒、幽默、稀奇古怪與有趣的事,這原是社群網路的一大特質,所以軟體搜尋到的流量以這些類別居多,但流量最多的新聞並不代表也是閱讀最多的新聞。
資深媒體人 Richard Romano 參加了這個實驗,認為編輯的選擇與讀者的選擇是兩種不同的思維,編輯選擇的是認為讀者「需要知道」(Need to Know) 的事,而讀者的選擇則是「想要知道」(Want to Konw) 的事,雖然並沒有太大的衝突,但過份相信群眾是一件危險的事,尤其是現在的個人化技術,可以隨時選擇所要的新聞,只是所選擇的未必是真正所要的。
註:下面是多家報紙編輯版與讀者版的比對。
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ems)
華盛頓郵報 (The Washington Post)
今日美國報 (USA TODAY)
每日電訊報 (The Daily Telegraph)
都會報 (METRO)
每日鏡報 (Daily Mirror)
獨立報 (The Indepen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