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紐約時報的「創新報告」
  那福忠 June 02, 201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紐約時報老闆的兒子,一年前奉老爸之命構思創新,結合幾個有數位眼光的同事,寫了一篇長達 96 頁的「創新報告」(Innovation Report),說紐時嚴重數位落後,要趕快追趕。不料這份僅在高層傳閱的內部文件,週前從網上洩漏出來,網上新聞媒體紛紛刊載評論,造成轟動。對紐時來說也許是家醜,但對新聞界來說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報告的內容幾乎是所有傳統新聞媒體的寫照。


(「創新報告」原稿 取自網路)

   編輯部偏向印刷版,是這篇報告評議的重點:網版發稿要延到印刷版截稿;大型製作要延到星期天見報,因為星期天的報紙可單獨發行,讀者最多,線上讀者卻最少;行動版仍用印刷版的結構;傳統的報導方式仍用作雇用與升遷的標準;名字一旦出現在 A1 版,就被譽為金牌記者。紐時素來給人「數位優先」的印象,事實正好相反。

   編輯部築有很高的圍牆,甚至像蠶繭,完稿之後就拋出牆外,讓設計與生產部門後續處理。製作一個輕鬆的資料庫,一篇報導的相關連接,對讀者行為的研究,都是設計部門的製作,不屬于編輯部的工作。相反的,編輯部的人要找牆外的人幫忙,也要靜悄悄的不能聲張,因為編輯部不允許外人踏進一步。

   紐時製作過許多高水準教人稱道的報導,但欠缺數位工具,使報導的追蹤與連續,落後於競爭對手。以 BuzzFeed 為例,編輯用多種數位互動工具,製作的報導也許不是頂級,但有高度的重複性與連續性,這對讀者才是最重要的。反觀紐時,還沒有使用已經成熟的標記 (Tagging) 分類技術,以致無法快速的整理資料,不能自動出售圖片,同時降低了搜尋的功效,限制了依地區的內容分類。

   創新報告說,編輯部深信新聞本身就足以吸引讀者,對報導鮮做即時推銷,以致高品質的內容因拖延沖淡了價值。英國衛報Huffington Post (HP)、大西洋雜誌的撰稿人,都要親自下標題,藉鮮明的標題增加分享的機會。HP 更有嚴格的規定,一篇文稿除非至少附一張照片、含可搜尋關鍵字的標題、一篇推文、一則臉書貼文,否則不于發表。

   缺乏創意解決財務困境,是創新報告的另一評議。紐時的年營收來自印刷版為 14 億美元,來自網路版僅有 3 億 2000 萬美元,印刷部份占廣告總營收的 75%,也占總發行營收的 82%。當然這個差距目前還沒有人知道怎麼拉近,但不斷的擴大網路空間,只有使廣告點閱率下降。

   著名實業家 Mark Andreessen 曾建議紐時擴大讀者基礎面,發展低價位的產品。這原是一個好的建議,但創新報告說已經太遲了,網路新秀 UpworthyBusiness Insider、HP 早就在進行,超越了我們的灰色老夫人 (Old Gray Lady)(紐約時報的多年暱稱)。

   上面不過是報告中的幾段,但不難看出來問題癥結是文化,也就是印刷的編輯文化,與數位新聞文化的差距,報告一再強調傳統的編輯優勢正在萎縮,因應的動作也缺乏急迫感。印刷與數位僅有一分時差,一篇報導一旦印到紙上,故事就結束,但一篇報導一旦貼上網路,故事才開始。

   至於紐時發行人 (Arthur Sulzberger Jr.) 會不會聽兒子 (A.G.Sulzberger) 的建議,業界認為首先可能要除卻心理障礙,因為創新報告把一百六十多年的權威報紙,與新興的網路童子軍相提並論,確實教人難堪。其次,即使要認真推進報告裡的建議,仍有多項挑戰要一一克服。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