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機器人編輯
  那福忠 July 28, 201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今年 3 月 17 日,美國洛杉磯清晨,6 點 25 分發生 4.4 級地震,震央距市中心僅有 20 幾公里,搖晃了南加州方圓 200 多公里。6 點 33 分,洛杉磯時報網站發出簡短新聞,報導地震的消息與資訊。7 點 23 分發生了 2.7 級的輕微餘震,地點在比佛利山莊附近,7 點 53 分,洛杉磯時報網站發出第二則新聞,說明是一小時前的餘震。洛杉磯時報現在成了那一區報導地震最快的媒體,因為不是由編輯、而是電腦程式撰稿,自動接收國家地質查局的資料,自動編排成報導文句,然後自動上網。


(取自 SiliconRepublic.com)

   工廠裡的機器人必需要有實體,也許長相不像人但要會做事,報紙編輯部的機器人就省事多了,只要有編輯邏輯的電腦程式就夠了,不占一張辦公桌。洛杉磯時報用機器人編報非首創,倫敦衛報也做了不少實驗,把最受社群網路歡迎的文稿,每月選一部份,由電腦自動編輯成報紙,印刷五千份給美國讀者。衛報另外與 Newspaper Club 合作,把每週的長稿、訪談等有深度的文稿,自動編排成免費的週報,陪伴喝咖啡。

   衛報是把原有的稿件自動重新編排,有些類似 Google News 的新聞匯集,洛杉磯時報是自動組合文句,好像作文,現在僅用在地震專業領域的簡單報導。上個月美聯社給他的媒體顧客一封信,說以後主要公司的財報新聞將自動化發稿,也就是由電腦程式取得資料以後,自行撰寫成新聞報導發給大家。美聯社這個大動作,無疑讓原來百分百由人勞心的事,退讓出空間。

   美聯社老總 Lou Ferrara 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運用自動化技術的優勢,可以減輕記者與編輯的負擔,讓他們能做更專業的深入報導,同時可以增加財報的數量,美聯社現在每一季要撰寫 300 家公司的財報,如果由電腦程式自動撰寫每則約 150 - 300 字的報導,那每季可以增加到 4400 家公司的簡短財報,而且可以用省下來的人力開發新的資源。

   每聯社與兩個機構合作還做這件事,ZackAutomated Insights (AI)。Zack 是一家投資研究機構,收集上市公司資料,分析財務,預測市場表現。AI 是一家新興的資料處理公司,從零散的資料找出主題,然後以自然語言寫成文字報告。美聯社與兩家合作,先從 Zack 取得各公司財報資料,再交給 AI 處理完稿,流程完全自動化。

   AI 雖然是這家公司名稱的縮寫,卻巧合(或有意)的與人工智慧 Arit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相同,所用的技術也正是人工智慧的運用,先取得各種格式的結構化與非結構的資料,再分析、統計、分類、排序,下一步是認知內涵,識別出資料內容與主題動向,最後用多種方式表達,包括文字敘述、短訊、標題、圖表、社群網路。AI 解釋他們的工作,是把「大數據」轉換為「大洞察力」(Big Insights)。下左圖是上述過程中的資料,右圖是最後製作出來的文字敘述。


(取自 AutomatedInsight.com)

   那以後美聯社的公司財報都會這麼產生嗎?總編輯說當然不會,電腦僅作簡短例行式的報導,遇到重大事件或是需要深入報導的時候,還是會由記者與編輯延伸,像是事件發生的原因,或是各種數據的意義。這一政策在編輯部已經討論幾個月了,大家都能瞭解接受,因為目的不是裁員,是要大家把例行工作節省下來的時間,做更有新聞性的報導。自動產生的財報會在七月陸續上線。

   美聯社會不會用同樣的技術報導別類新聞,總編輯說那就要進一步評估,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題材,自動化不是數目字填充,是要寫一篇文章。事實上美聯社已經做了一部份,去年職業美式足球的每週運動員排名,加上運動員的文字描述,就是與 AI 合作製作再發稿的。

   幾十年來,電腦一步步取代人力,從簡單的工作到複雜的工作,從勞力的工作到勞心的工作,每當電腦增加功能,我們就與人來比,說電腦的功能僅此而已,絕不會超過人類的智慧。這樣反反覆覆,電腦的功能一點一滴增加,我們的智慧跟著一點一滴禮讓。

   從事報紙這一行的人最清楚,親身經歷電腦如何一步步替代人力,現在又多了會寫文章的機器人,開始挖鑿到了最後的防線:編輯部。

   當然,我們也許會一如往常的說,這些機器編輯不過編寫例行的制式文稿而已,絕不會超過人類編輯的智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