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的思維與行為究竟有哪些特點,Mutter 教授引述一家報紙在策略討論會上,對這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繪製出以下的描述,說他們:
§§ 非常在意社群網路,從中可以知道朋友們的動態,以及有趣內容的線索。
§§ 與媒體的報導相較,更聽信朋友說的話。
§§ 在網上以獲得趣味為主,對新聞、娛樂、廣告不做區分。
§§ 喜好圖畫式的內容,影像、影視、動畫、圖表,不喜歡閱讀文字。
§§ 購買書籍、唱片、實體文物,但多僅作為收藏。
§§ 對隨處可得的免費頭條新聞不屑一顧。
§§ 心情讓傳統媒體的平靜所冷卻,被有感性的回應所喚起。
§§ 聰明、專注,在重要議題上,要「多汁立場」的報導。
§§ 行動裝置用永不離手,盡全力選擇所有可能的動作。
§§ 非常果斷,如果不喜歡取得的內容,就自己製造。
以目前報紙的報導方式看來,與千禧世代的思維確有很大的差異,Mutter 教授說現在的問題是,報紙是否有企圖心與時間,來扭轉這一局面。
賓州費城的「費城日報」,月前在報導聖路易非裔青年被白人警察槍殺引起暴動事件,在午夜先在推特刊出明天報紙頭版的照片,一個非裔年輕人把警方的催淚瓦斯罐回擲警方,但網路反應激烈,認為有凸顯種族對立的暗示,第二天見報卻換了一張年輕婦女舉牌讓人同情的照片。「費城日報」不算是一個大報,更換照片卻引發新聞界的討論,報紙的編輯部與社群網路究竟應該維持什麼樣的關係。(網際論壇 2014.11.3 報紙應順從社群網路編報?)
也許比喻的不太恰當,但現在卻好像遇到類似的問題:報紙應順從千禧世代編報?千禧世代的活潑不無可取之處,報紙在編排的型態與網站的結構上確實可以改進,但新聞倫理的傳統價值,求證、分析、評論,尤其是高價值的「調查新聞」,如何融入千禧世代的思維,恐怕是報業要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