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新聞媒體放下了身段
  那福忠 May 18, 201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上週,新聞媒體發生不小的地震,破壞了自然次序。紐約時報、Buzzfeed、NBC News,以及一些傑出的新聞媒體,把部份有價值的新聞內容,交給臉書 (Facebook) 來推銷、來賺廣告錢。預計下一波加入臉書的,有 BBC News、大西洋雜誌、倫敦衛報、德國 Bild 報、國家地理雜誌。這雖然只是實驗性質,臉書已經準備了很久,不難有越來越多的媒體跟進。


(紐約時報與臉書合作。取自網路)

   對自負的傳統新聞媒體來說,放下身段並不容易,尤其不願意把好的東西交給別人處理,把自己的讀者讓給別人。近年來科技漸漸滲入媒體,媒體因而獲益,終於了解媒體再大,也敵不過科技,美國 150 家報紙加起來的營收,還抵不過Google一家,與其說上週是媒體地震,不如說是下一步媒體向科技轉型。

   新聞媒體要的不外是讀者與觀眾的人數,越多越好,以及與閱讀與觀看的時間,越長越好,這樣可以提升廣告價值。而廣告方面要的是對象化、個人化的資料,什麼樣的人有什麼喜好、購物的習慣、消費的地點,這樣可以把適當的廣告在適當的時間送給適當的族群與個人。這些夢寐以求的事,多年來媒體都沒能做到,現在的科技大咖臉書卻做到了,大家隨處「打卡」,把自己呈現在廣告業者的面前。 。

   媒體與臉書合作很簡單,把文稿與影視交給臉書,任其在 14 億用戶的網路流傳,文稿與影視內含的廣告直接收入,完全歸媒體所有,如果臉書將媒體的廣告同時放在臉書上流傳,收入則媒體與臉書分攤。臉書因此增加豐富內容,也可能帶來新的流量,應允用臉書正常方式收集到的讀者資料,回傳給媒體。

   矽谷的新聞與科技兩棲媒體人 Alan Mutter,也同時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新聞研究所教授,認為臉書的超級能量無法不讓媒體靠攏,雖然 Google 也有類似的作用,目前看起來臉書最適合。臉書除了 12 億人口,對行動出版的技術與藝術,高過任何人。以今年第一季來說,65% 的流量與 73% 的廣告營收,都是來自 Paper app 與加入 Paper app 的網站。


(臉書 "Paper" app。取自網路)

   Paper 是臉書一年前推出的行動 app,相當於臉書的縮小版,畫面簡單,每一頁一個主題,適合手機畫面操作。除了臉書的朋友活動,還有新聞、圖片、影視、趣味多項可以選擇,成為使用方便的個人臉書。app 推出以後頗受歡迎,很多人不再使用正本臉書,甚至有人刪除了正本。這是臉書繼 Messager 簡訊的另一精簡版,臉書走向行動的意圖愈為明確,Paper app 目前僅有 iOS 版。

   讀者與觀眾在新聞媒體網站停留的時間,是另一關鍵因素,據網路分析公司 Alexa.com 的資料,紐約時報網站平均每人每天停留 9.5 分鐘,NBC News 6.4 分鐘,BuzzFeed 5.4 分鐘,但臉書則高達 18.4 分鐘。

   臉書可能是全世界收集到個人資料最多、最完整的地方,熱心的用戶隨時把自己的動態向臉書「報告」,到哪裡去了、吃了什麼美食、買了什麼衣服、生活上的點點滴滴。除了自己的,更可以從朋友的網路,收集到朋友、朋友的朋友的資料,經過分析,就成了最精準的個人化商業訊息。你的嗜好是烹飪,就可能收一份食譜、內含美食餐廳介紹;你結婚要去峇里島蜜月,就可能收到飯店的優惠卷。

   新聞媒體的加入臉書,一則以喜、一則也憂,喜的是臉書確能實質的幫助媒體,怕的是一旦被臉書勾了去,以後恐怕就難脫身,獲利多少還是小事,最怕喧賓奪主,傳統新聞媒體的名號與光彩在臉書裡逐漸黯淡褪色,甚至消失,紐約時報的文章雖好,難免一天有人問:什麼叫紐約時報?Alan Mutter 一語道破媒體的矛盾,他說跳進臉書是該死 (Damned),不跳進去同樣該死,因為臉書讓你無法拒絕。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