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平台越來越多,功能也許各異,有人分析其共同的特點,歸納成三個數學上的「公分母」,也就是我們習慣說的最大公約數。第一是來得快,不知從何而來,但很快就流行起來。第二是以行動方式、地域認知、視覺化,用最少或不用文字溝通。第三,這些平台代表立即的機會,攔截這些平台的早期消費者,達成獲利的交易。當網路平台發展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快,稀釋了不具這些特性的傳統媒體讀者,傳統媒體要如何因應、或是不因應?
(知道這是什麼嗎?Snapchat、Vine、Instagram、WhatsApp。取自網路)
網路玩家對上面這幾個 LOGO 一不陌生,這都是下一代的即時訊息傳遞平台,簡單有趣、各有特色,卻沒有臉書或推特那麼複雜。Snapchat 把圖片與影片傳給特定的人,同時設定顯示時間,通常以秒做單位,時間一到,傳送的資料消失,以策安全。Vine 讓你製作 6 秒鐘的生活影視,可以一直重播,傳送給親友。Instagram 把製作的圖片或影趣味加工,然後傳給親友。WhatsApp 可以跨多種不同手機平台傳遞簡訊。這些下一代的即時訊息平台看起來直接挑戰傳統的社群網路,不過,除了 Snapchat,都已被臉書、推特收購。
(安裝在車內的蘋果 CarPlay、Google 的無駕駛人汽車。取自網路)
蘋果今年三月宣佈 CarPlay,把 iPhone 連接到汽車裡的顯示幕與音響,以語音控制收聽 iTune 與網路音樂,同時也可以用 iPhone 的功能,只要動嘴不動手能超縱的,都可以用,不必再手持通話、寫簡訊了。另外 Google 的無駕駛人汽車已經上路,裡的人不需駕駛,除了聊天看風景,消費媒體是自然的事。汽車是一個密閉的行動空間,隨著各種自動控制的發展,給坐車的人更多的休閒空檔,自成一個網路平台,就看媒體能否掌握這個高度對象化、個人化、行動化的機會了。
(穿戴電子:Athos 緊身衣、Fitbit 活動追蹤、Pebble 手錶。取自網路)
穿戴式的電子器具雖然早就出現,都是小型零星的,直到 Google 眼鏡才引起了廣泛注意,蘋果推出多功能手錶,無疑的掀起了熱潮,這兩家「巨人」產品一經宣佈,自有媒體追蹤,不必另做宣傳。Google 眼鏡雖暫時退出市場,不無再度出現的可能,蘋果手錶可以用作安全的付費工具,或許有較長的市場價值,但無論器具與品牌,貼身的電子裝置已成氣候,上圖不過是幾個例子,Athos 幫助訓練肌肉,Fitbit 幫助訓練體型,Pebble 是多功能的智慧手錶。
(物聯網:連接網路的電冰箱、Nest 空調控制器。取自網路)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ks 簡 Iot),用網路連接所有能連接的東西,尤其是家電,被視為今年家用電子發展的重點。家裡的資訊設備早已能連一起了,像電視、音響、印表機,下一步是電冰箱、烤箱、洗衣機、洗碗機,至於室內照明與空調更不是問題。
這些家電除了 WiFi 連接用手機控制,更可以對外聯繫,電冰箱缺貨可以連接到超市送貨,空調控制器可以連接到電力公司,自動依使外出習慣關閉,回家之前再打開,不影響居家舒適又解省能源,上圖的 Nest 智能空調控制器售價 100 美元,Google 卻花 30 億美元收購 Nest 公司。
財富 (Fortune) 雜誌說,物聯網不是「是不是」會來臨,而是「什麼時候」來臨,有多大、有誰獲利最多。這是許多投資家、技術巨人、投資銀行正在思考的事,他們認為是繼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之後,可以橫掃全球的另一個機會。機會有多大?有三個估算:Gartner 1.9 兆美元,IDC 7.1 兆美元,Cisco 19 兆美元,不論誰估算的正確,都是天文數字。
傳統的新聞媒體,從網站、社群網路、平板電腦、智慧手機,艱辛的一路走來,並沒有走到網路的盡頭,以網路為底的各式平台仍然相繼而出。傳統媒體都沒有足夠的能量直接參與這些網路平台,相對的網路平台卻能分散傳統媒體的讀者與觀眾。
針對不斷出現的望路平台,傳統媒體也並非屈於劣勢,這些新的網路平台雖以天文數字預估,畢竟仍在萌芽的初期,傳統媒體仍有機會分食一杯羹,那就首要投入力物力密切關注其發展。除了關注,新聞媒體務必要做、也是一直沒做的事,就是把資訊細膩分割,分割後的每一小塊都維持原有價值,因為越來越多的網路平台,僅需要小而美的新聞與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