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好萊塢的科學
  那福忠 May 11, 201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物理教授 Kip Thorne,月前發表一篇「蟲洞」(Wormhole) 的學術論文。蟲洞是從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演繹出來的理論,是連接另一端宇宙的捷徑通道。廣義相對論是說,兩個質量之間的重力效應,來自時空的彎曲度,這太艱深難懂,但可以簡單的用平面代表時空 (Space+time),像是一張飄動的紙。紙的兩端距離很遠,但如果把紙的兩端對摺,然後用一枝筆穿成兩個筆洞,就可以透過筆洞從紙的一端到紙的另一端,距離就大為縮短。蟲洞正如這個筆洞,讓我們在浩大的宇宙中,穿越蟲洞,到很遠很遠宇宙的另一端,如下示意圖。


(「蟲洞」示意圖、取自 Space.com>

   撇開愛因斯坦,也撇開時空。這位發表蟲洞論文的教授是什麼人?他正是去年底科幻影片「星際穿越」(Interstellar) 製作群裡的科學顧問。星際穿越的故事是說地球不適居住,要向外尋找可遷移的星球,正好在土星附近發現一個蟲洞,太空總署就派遣太空人飛到土星穿越蟲洞,到宇宙的另一端,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太空旅行的電影屢見不鮮,為了不流於通俗,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特別邀請蟲洞專家 Kip Thorne 教授協助製作太空船飛越蟲洞的那一幕,展現蟲洞的科學面。

   蟲洞只在數學上存在,沒有人見過,更沒有人進去過觀賞洞內景觀,以電影來說,本可以用一些花俏的動畫就可以過關,但導演與教授卻要認真展現蟲洞的科學景觀。這位教授於是回到廣義相對論,從中發展出一系列的運算公式,供電腦模擬蟲洞裡的光線,來學術性展現星系與土星的背面。但戲劇性也很重要,蟲洞太短,遠處的星系變得模糊,太長了又好像經過一個山洞,最後經過幾次修正,導演與教授都滿意。(如下圖)


(穿越蟲洞。圖片:華納兄弟、派拉蒙影片)>

   星際穿越是一部很熱鬧的影片,同時也滿足了科學影迷,雖然不知道蟲洞是不是真的像這樣,至少有理論根據,Kip Thorne 教授也藉這次機會,與影片的模擬團隊做了多次學術性的實驗,讓他的學生進一步了解相對論,並於月前撰寫一篇論文「看見『星際穿越』的蟲洞」,探討電影製作過程的學理與技術,發表在美國物理期刊。

   許多科幻小說的作者本身就是科學家,拍攝的科幻電影也越來越有科學家加入團隊,有人問好萊塢的製片人為什麼要這樣?回答說應觀眾需要,可見科學影迷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挑剔,科學性不高的科幻影片,越來越經不起考驗。

   老少咸宜的「冰雪奇緣」(Frozen),與許多動畫影片最大的不同,在用了很多雪,以雪景取勝。雪景除了一遍雪白,還有許多動作,雪花從天而降,雪球越滾越大最後撞破,人走在雪地滑倒,挖雪、剷雪,每一動作的雪都產生不同的動態。雪景不像蟲洞,大家都見過,要畫的逼真成為必要的條件,怎麼做?迪士尼就請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 Joseph Teran 教授幫忙。


(冰雪奇緣。圖片:迪士尼)>

   這位教授是數學家,以製造數學模型來模擬自然現象出名,也與迪士尼多次合作,但這次的雪讓他花腦筋,因為雪的變化太多,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用了許多數學公式與軟體,讓電腦模擬出可以亂真的雪景,成為大銀幕的首創,也同時讓科學家加入影片製作逐漸成為常規,以精實的內容增添影片的籌碼。

   物質點 (Material Point) 是主要的數學方法,用作模擬雪的動作,先用小顆粒代表小雪塊,把小顆粒集合在一起就成為雪球,遇到撞擊雪球撞碎再分解成小顆粒。下面一段迪士尼影片,示範的很清楚,所製造出來的雪景還以為是真的呢。

   Teran 教授回憶十年前的動畫片「史瑞克」(Shrek),當時認為製作得非常好,現在再看一次,就覺得連電玩都不如,電玩的動畫技術已經超過影視。他說好萊塢正需要數學與科學背景的畢業生,創造前所未有、更為成熟的特效。

   科學與娛樂界的結合,美國國家科學院也出了力量,成立「科學與娛樂交換」(Science & Entertainment Exchange) 非營利機構,給娛樂界與科學家配對,凡影視需要科學議題的建議,對內容的科學性檢驗,甚至聘為製作科學顧問,都可以透過這個機構找到適當的科學家援助,這個機構的目的也就是藉娛樂,傳播高品質的科學觀念。相對的,科學家也可以從影視找到啟發,進而創新。這個機構現在正慶祝科學與娛樂媒合成功第一千次。

   好萊塢的科學水平越進步,拍攝的科學影片越精彩,觀眾的科學素養也越提升,除了看熱鬧,會有越多的觀眾開始看門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