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2300 年,極端的氣候不斷製造毀滅的災難,超強的暴風雨坍塌高大建築,長年乾旱五穀不生,遍地野火永燒不完,這早已不再成為新聞頭條,最後一批赤道附近的居民,打包離開這個火烤過的焦土,逃向已然人滿為患的南北極,地球的溫度比工業化以前高出 4° 到 5°C,海平面升高了 10 到 60 米,我們的地球成了一個「溫室星球」(Hothouse Planet)。
這不是危言聳聽,不是科幻小說,這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一篇文章,媒體對其內容的描述。這篇文章是由澳洲國立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恢復力中心、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三位學者撰寫的,目的在提醒全球各國重新考慮地球暖化的嚴重後果,雖然巴黎協議把升溫訂在 2°C 的上限,地球是不是會因此安然無恙,沒有人能確定。現在地球的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剛剛超過 1°C,而每十年正以 0.17°C 持續升高,2300 年僅是一個假設,溫室地球可能提早來臨。
地球會變成一個「溫室星球」?。圖片來源:Pexels Images
我們每年燃燒化石燃料排放 400 億頓二氧化碳,有一半被海洋、樹木、土壤吸收,但人類對地球系統的壓榨卻越來越多,砍伐過多的森林、破壞土壤的品質、取用過量的清水、排放太多的二氧化碳。大自然的運作規律,一旦超過臨界點,就會「反饋」(Feedback),樹木、土壤、水,會把儲存的二氧化碳釋放出來,溫室效應籠罩全球,地球就成為一個自己會發熱的器具。
這幾位學者指出,排放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並不是唯一導致高溫的因素,因為這些人類製造的高溫,可能會觸動其他地球系統的反饋,導致溫度進一步上升,即使停止溫室氣體的排放也不會改善。地球系統的反饋有:永凍層融化,甲烷水合物損失,陸地與海洋儲碳的能力減弱,海洋細菌增加,亞馬遜雨林枯竭,寒帶森林枯竭,北半球雪覆蓋面積減少,南北兩極海冰與陸冰減少。
這些反饋多有引爆點 (Tipping point),一旦引爆,極可能產生骨牌效應。例如雨林有創造濕潤下雨的自然機制,來維持生態的平衡,一旦遭到大量砍伐,自然韻律機制開始減弱,原來濕潤的引擎,漸漸成為乾燥的機器,在雨林變成草原的過程當中,原可儲存在雨林的二氧化碳就釋放出來,接著可能引爆洋流的循環、聖嬰現象。
文章說,我們知道工業時代溫室氣體的排放,迫使氣候變遷,最終地球失去平衡,特別是「星球機器」的反饋運作,一旦壓力過大而引爆,會一個接著一個快速的發生,而且可能無法反轉,把地球帶進一個厄運模式。另外我們並不知道「停」在 2°C 是否安全,也可能到了 2°C 就急轉直下,驅使地球走向溫室。
要避免溫室地球的發生,不但要減少二氧化碳與溫室氣體的排放,還要創造新的生物儲碳方法,例如樹木、農業、土壤的改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吸取空氣中二氧化碳埋藏地下的技術。這些舉措,要靠社會的基本改變來支撐,才能奏效。
本文作者說,當全球各國漸漸走向民族主義的今天,避免地球成為溫室的合作,就成一大挑戰,各國務必開放胸懷,集體合作來減少排碳,甚至可以成立基金,協助較貧窮無力減碳的國家。本文作者特別提到,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舉動,在科學上完全無法接受,每一個國家都要合作減碳,來維持一個穩固的地球。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知名氣象教授 Michael Mann 認為,這是一篇意見論述的文章,內容雖然沒有新的研究,但是從既有的文獻中拖曳出精髓,足以教人信賴。作者在告訴我們,如果不儘速在短期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幾乎保證人類在幾十年內,將嚐到氣候變遷帶來的險惡,且無可挽回。
好萊塢在 2013 年製作了一部科幻片「重返地球」(After Earth),地球在一連串地震、洪水、海嘯之後,不再適合居住,被迫移居外星球,後因遭受外星人虐待逃離,又因緣際會的回到地球。內容雖然是編撰的幻想,科學家確認為人類以後的可能遭遇,或比影片更可怕,同時也預卜了九種世界末日的導因,地球暖化列為第一。以下分別是:
1. 地球暖化
2. 小行星撞地球
3. 大規模流行傳染病(如流感)
4. 菇菌類毒素感染、尚無法救治
5. 生技工程製造的疾病自實驗室溢出(無意或故意)
6. 核子戰爭
7. 機器人、人工智慧失控(或自行主張)
8. 人口過剩
9. 雪球效應、各種事件連動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