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裔實業家楊安澤 (Andrew Yang),宣佈以民主黨身份角逐 2020 年美國總統,提出政見全面實施基本收入 (Basic Income),每一個 18-65 歲的美國人,不考慮經濟狀況,每月無條件給予 1,000 美元。
紐約實業家楊安澤 (Andrew Yang) 佈角逐 2020 年美國總統。圖片:8asians.com
楊安澤生於 1975 年紐約州,父母來自台灣,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2011 年創辦 Venture of America,以非營利性質培養年輕的實業領袖人才,遍及中西部 18 個城市。
自動化正快速的掠奪人類的工作,從製造業、食品業、服務業,到運輸、保險、會計、醫療、法律各行業,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即將消失。麥肯錫全球學院估計,2030 年全球會有 7,500 萬人因自動化而需要轉業,另有 4 億個工作可能被自動化替代。在人力結構驟變之下,楊安澤認為基本收入成為必要的措施。
全國每人每月1,000 元,不會有太大的正面效應,但可以改變大家的心態,大家不再恐慌生活會陷入絕境,而覺得生活有保障與機會,在這一正面心態之下,基本收入對藝術、實業、創意,會有前所未見的催化作用。今年五月,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說我們要探討基本收入,給每個人嘗試新的事務一個座墊。
但為什麼 1,000 美元?每月 1,000 美元,一年 12,000 美元,正好接近美國政府貧窮界線 12,752 美元的邊緣,以前也有學者模擬 1,000 美元可以帶動經濟成長。1,000 美元是低金額,僅夠維繫最基本生活,卻不足以鼓勵游手好閒不再工作,鼓勵游手好閒正是一般對基本收入的批評。
錢從哪裡來?楊安澤提議加值稅,對自動化獲益而縮減人力的公司,既然不能直接對機器人或電腦軟體課稅,就對其產品與服務,課徵 10% 的加值稅,正如同歐洲有些國家課徵 17-27% 的加值稅。10% 的加值稅,每年可以徵收 5 千億到 1 兆美元,足夠支付全國的基本收入。
基本收入,用意在消彌貧窮,減少犯罪,讓人放鬆發展志趣。圖片:clouldfront net
根據「基本收入地球網」(Basic Inocme Earth Network) 的闡釋,基本收入,是以個人為基礎,全面的定期無條件的金錢支付。個人是支付對象,而不是家庭。定期,指每間隔一定時間,如一個月支付一次,而不是一次支付。金錢,指交易的貨幣,可以做任何用途,而不是食物、服務、或特殊用途的兌換券。全面,指不需經濟調查,支付給有的人。無條件,指不論是否工作,或有沒有意願去工作,都給予支付。
以上的解釋,不算是基本收入的定義,僅算是建議,全球各地的實施或有金額、財源、實施範圍的不同,有的甚至還附加條件。目前全球僅有小規模的實驗,有肯亞、芬蘭、加拿大、荷蘭、美國,金額從肯亞的每天 0.5 美元,芬蘭的每月 560 歐元,美國的每月 1,000 美元,到加拿大的每人每年 13,000 加幣、或夫婦每年 24,000 加幣不等,而實驗的對象,多是選擇經濟上的弱者。
基本收入並不是新概念,幾十年來全球偏遠地區的小規模實施,確實讓少數人脫離極度貧窮。但基本收入也的確會讓一部分人懶散,所以在金額的設計上僅夠維持基本生活,沒有餘額用在基本生活以外的活動,如果僅靠基本收入為生,生活還是艱困。
基本收入的單純用意,顯然在經濟上的補助,消彌貧窮,減少犯罪,從長遠看可以節省國家龐大開支。但更重要的用意,在讓人放鬆、更有彈性與幹勁,在沒有生活壓力之下,發展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貢獻社會,而不必屈就於僅為生活的工作。
芬蘭基本收入實驗:2000人、為期兩年、每人每月收入560歐元。圖片:tbilisi media
基本收入的烏托邦理想,在實施上並不順利。實施將近兩年的芬蘭,從失業者隨機選出選出 2000 人,每月給予 560 歐元的基本收入,沒有條件,不分貧富,也不論有沒有收入。這個實驗為期兩年,即將屆滿檢討成效,但據稱不再延續的機會很大。
加拿大安大略省,從三個地區隨機選擇低收入 4000 人,以三年為期,每月發給基本收入,既有的收入與社會福利照舊,但今年初新政府上任,認為是浪費,財務無法負擔,隨即下令終止。
小規模的實驗,畢竟與自動化帶來的衝擊在本質上不同。自動化快速的替代人力,所需用的新增人力,又少有人有能力接應,導致大規模的失業,需要大幅度的救助,才能過度轉型到新的世代,基本收入似乎是解決方案選項之一。楊安澤點出了當前的關鍵問題,唯競選總統關卡重重,不一定能如所願,但至少把自動化與基本收入兩個概念關連,讓從政者認真考量。
宣佈角逐美國總統的楊安澤。
圖片:pat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