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學習新事務 成就新機會
  呂理哲 September 10, 2007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台灣印刷環境的變化似乎不大,只是痛苦指數慢慢提高。可能因為台灣製造工廠有一大部份搬到大陸或東南亞,包裝印刷的需求就少了一部份,由於台灣經濟成長減緩,印刷需求自然也跟著減少,加上印刷數字化已經成熟飽和,不容易找到新的技術來推動新的生意模式。雖然,大環境壓力大,許多印刷廠都苦於不知要如何投資,看不到未來,當然也有幾家突出自己的特色,在成熟市場的紅海中,划向自己的藍海。

比如,巨斌印刷公司本來是一家輸出中心,五年前徐老闆先培訓一位在美國生活的台灣人,培訓所有印刷的專業,讓他可以報價、接單,並且培訓印刷質量的準則和失誤的原因,幾個月的培訓後,開啟了巨斌在美國的印刷業務。徐老闆說自己得常常出差到美國學習國外的印刷市場,今年初,巨斌決定投資高彩六色UV印刷機,附帶CIP3和閉環校正墨控系統,印前除了CTP以外,更投資了六色分色的軟件,以六色印刷來表現高檔的品質。

巨斌的策略是國外市場品質越高越有機會,六色印刷符合這個條件,台灣的六色印刷的高品質,可以避免陷於價格的紅海。當問到國外業務的利潤如何時,徐總笑說:「在美國掃描處理影像的代價很高,有時印一本書光掃描圖片就多了一萬多美元,只要一天的功夫,在台灣一塊錢也收不到。」道盡了台灣印刷業的苦處。

這幾年來巨斌國外的業務越來越多,通常都超過五成以上,台灣幾家大廠都曾在國外設立公司,聘請當地人承接印刷業務,往往因為兩邊印刷的差價變成了當地公司的開銷,最後白忙一場,像巨斌這樣成功開拓了海外印刷市場,算是台灣印刷界的異數。

另一例是科億彩色印刷,一直是嶄新印通的旗艦用戶,原本是台北發展最具規模的印前公司之一,擅長以期刊為主的代工服務,最旺的季節有一個月生產 30幾本雜誌的紀錄,不論是月刊還是週刊常常出刊的時間一樣,平均一天超出一本雜誌,科億以品質穩定和準時贏得各大期刊出版社的印前生意。兩年半前科億決定要增加投資以應付越來越薄的利潤,同事們多希望繼續投資印前設備,希望駕輕就熟,施老闆最後決定,在21世紀不需要學習的投資存活期一定很短。

兩年來,施老闆帶隊學習印刷機的操作保養,自己制定了印刷機操作的標準程序,甚至重新定義印刷師傅的職守,一改台灣許多印刷師傅不合理的工作方式,同時陸續成立了各獨立部門以因應印刷廠不同的需要,今年四月科億投資了第二台五色印刷機,添購了所有的自動化配備包括墨控、清洗、潤濕、紙張轉接配備,科億可以說從製版代工起家,從手工拼版到電腦落大版,從網片輸出到CTP製版,從Quark到InDesign,甚至到現在科億資訊與科億印刷整合為一貫化服務企業,一步一腳印見證了台灣製版業轉型為電腦化的完整歷程。

施老闆十分慶幸自己當時的決定,雄心勃勃更打算繼續投資密環校正墨控系統確保品質的穩定,他說科億已經準備好了,科技+技術+經驗+材料+儀器+數據=科億印刷好品質。

台灣印刷業的處境固然困難,但是在同行多陷於泥沼的時候,科億和巨斌兩家公司證明了「學習」才是硬道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