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勝利的科學 – 魔球
  呂理哲 April 09, 2012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本文開始》
美國職業大聯盟(MLB- Major League Baseball)之一,奧克蘭運動家隊吸引力作家麥克路易士(Michael Lewis)的興趣,運動家隊2000年球季只花了2,600萬美元贏了91場比賽,2001球季101場勝利分區封王進入季後賽,平均每贏一場只花費50萬美元,比起有錢的球隊如游騎兵(Texas Rangers) 和金鶯(Baltimore Orioles),他們平均每贏一場球都得花300萬元,成本相差六倍,超級富隊像紐約洋基隊的經費預算甚至更高,像洛杉磯道奇隊花了大筆鈔票,卻輸得更慘。

如果以印刷產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運動家對可能早就把那些有錢的球隊趕出市場。

原來,從球員專任運動家隊總經理的比利比恩 Billy Beane,經由耶魯大學畢業沒有棒球比賽經驗的助理發現了這個專業性特高的職業棒球產業大系統裡,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某些無效率,他決定加以利用,占到了對手不知道的便宜。

大系統的無效率是什麼?

在世界上棒球技術競爭的最高殿堂裡,不管種種專業技戰術如何改進和球賽戰術如何日新月異,勝利的不二法門還是投資好的球員。

雖然,每一場球賽每一個球員的表現各項數據都有記錄,但是職業球團裡的球探、教練和行政經理絕大多是球員出身,大家集合起來數十年的球場歷練,好手的風聲在圈子裡傳播著,有經驗的球探看看幾場比賽,就能感覺出這個球員的潛力,每個球團都聘請好幾個球探,分別的各地區去挖掘新種子。

沒錢的球隊有選秀權沒有足夠的銀子,只能讓出選秀權去交換便宜的好球員和未來的選秀權,如此一年年循環下來,有錢的球隊自然一流好手越來越多,沒錢的球隊成績不好,光有選秀權還是買不起能改變戰績的一流高手。

比利比恩聘請了一位沒打過棒球的哈佛大學畢業生保羅迪波德斯塔(Paul DePodesta),他總是帶著電腦出現在選秀辦公室,這原來是全憑自覺和經驗的球探的地盤。保羅和比利發現了大聯盟所有球探的誤區,他們都以高打擊率來選野手、以高防禦率高來選投手,大家看的數據都一樣,所謂的好種子大家都想爭取,價碼就築高了。

但是沒有人去分析打擊率和防禦率對球隊贏球的相對應關係,經過分析就會發現打出安打,壘上沒有跑者,還是沒能得分;如果安打時壘上已有跑者,就可能得分;如果有人全壘打時壘上已有跑者,就多得一分;可以想像上壘率高的球員對球隊贏球的貢獻,比打擊率高毫無遜色,但是被保送上壘不會觀眾受到英雄式的歡呼,以至於長期被所有不知道正確利用數據的球探忽略了。

更重要的是,棒球比賽基本上是投手手臂的消耗戰,上壘率高選球能力一定強,肯定會消耗對方投手的投球數,整體戰略上又比打擊率高的球員更有效益。

有的投手投不出時速160公里的快速球,卻會聰明地善用時速80幾公里接近好球帶的慢速壞球,麻痺打者對球速的感覺,忽然來一個130公里的直球,50公里的反差讓打者錯覺一顆球好像155公里迎面而來,倉促揮棒。

和上壘率高但是長打率不高的球員一樣,投不出時速160公里快速球的聰明投手,身價永遠高不起來,但是對球隊贏球有實質的貢獻,比利和保羅從數據庫中搜尋出這些被低估價格的球員,利用選秀權和有限的預算就組成了實力相當於其他球隊要花6-7倍金錢組成的隊伍。

2001年大聯盟虧損最慘的藍鳥隊易主,新老闆Rogers Comminucations公司接手後只有一條教戰守則 – 自給自足,於是把運動家隊的球員開發室主任挖角過來,利用相同的理性管理,開除了25名球探,高價賣掉了所有名氣響亮的球員,低價簽約了被低估的好手,只用了180萬美元組成的球隊比原來1.5億元的球隊戰績更好。

即使,運動家和藍鳥隊的理性管理創造了奇蹟,其他美國大聯盟的球隊即使在2004年『魔球』這本書出版後,一直都沒有改變。

『魔球』這一場電影描寫比利比恩激勵球員轉敗為勝,看過電影你可能沒感受到魔球給印刷業的啟示。

你想過我們熟悉的印刷產業裡面,哪裡還一直存在著無效益的誤區?

例如,一個資深的印刷師傅對印刷生意的貢獻明顯可見,但是扣掉無心失誤造成的損失以後的數據是什麼意義?一套放墨數字化系統加上印刷標準品質報告書,讓每一個平凡的操作員,長期持續貢獻穩定的價值。

不限於『人』,同行裡面大家都採用相似的辦法和想法去經營印刷生意,誰先發現現有系統裡面的無效益,加以利用就算找到『魔球』了。

Play Ball?比賽早已經開始了。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