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新聞媒體適應新時代的新思路
  呂理哲 February 11, 201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雖然已經沒有人拿報紙來包油條,報紙也不可能消失,只是所以沒有以前那麼好罷了。新聞媒體應該跨越報社的範疇,以新面貌服務讀者。

《本文開始》

新聞媒體是印刷出版重要的一部分,新通訊技術對於整個生態變化的影響,漸漸趨於穩定,再也沒有人會問『印刷在紙張上的新聞媒體會不會消失?』這樣好笑的問題,甚至有人寫書闡明歷史越悠久的需求,一定會存在越久。

例如,在台北,幾百年歷史的魯肉飯一定比幾十年歷史的牛扒館更慢消失,即使牛扒館比較時尚新潮,但是魯肉飯的需求根深蒂固埋進了台灣人的DNA裡面去了。即使,更多更新的創意美食接連出現在台北街頭,不論是國人的創意還是從國外傳進來的,我們終會發現新的餐館,風風火火開張了,卻不知道哪一天換了另一個招牌。但是,自從你搬到這個小區以來,隔壁的魯肉飯、清粥小菜就已經在那裡不知道有多久了。

說起來,似乎有理,我們看過許多流行一陣子就無影無蹤的媒體出版模式,真正能經得起考驗的還是最傳統的出版模式 – 報紙和雜誌。

報紙、雜誌都是紙媒體,數百年前就存在了,我們現在還在聽的收音機出現於1880∼1890,約有130年的歷史;電視系統發明於1927年,不到一個世紀;到了1985年才有所謂的World Wide Web網際網路,還不到 30 年的歷史。智能手機這玩意2007年以前,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人在實驗室裡發想,沒有人看見過,到今天我們可以在地鐵裡面利用手機去讀新聞或是小說,也不過6∼7年的時間罷了。

這些用來滿足人們追求知識和信息需求的工具,『求知』傳統的人性需求從來無法被一種工具100% 滿足,收音機無法替代報紙,電視也無法替代收音機,同樣互聯網也無法把電視關掉。直到今天移動裝置和網絡提供了文字、聲音和視頻所有功能,大家還是會看報紙和電視,以及聽收音機。

所以,新聞媒體思考下一步的變局,如果放棄自己的傳統優勢,只想利用新技術開創一個全新的出版模式,不只是資源龐大的問題,還要有石破天驚的創造力和不容鬆懈的執行力。

這幾年來,世界各國許多大報有志一同裁掉了部分印報單位,大家都感覺到了報紙的發行量正在萎縮中,國外研究單位評估報紙發行還有機會的市場,除了已經存在的專業品牌媒體以外,只剩下社區報和免費報值得考慮了,至於好的雜誌從來就不是問題,發行量越大的報紙越應該謹慎考慮未來的變化,畢竟讀者接收新聞的媒介越來越多,越來越方便,遠遠比過報紙的傳播效益。

報紙爭取發行量不就是為了廣告的業務?我們來看看新媒體之間利用網絡的便利,如何搶佔廣告的市場份額?

谷歌利用讀者搜尋內容以及各種郵件或社群的服務中,為廠商推介適當的客戶,無往不利幾乎吃去了蛋糕的一大塊,臉書(Facebook)和維特(Twitter) 這類的社群網絡,利用社群之間的親密性質去影響相互之間的購買欲望,亞馬遜這個世界最大的網絡商店,總覺得到亞馬遜來找商品的人,已經有了第一步的購買想法,自己的客戶被谷歌或是社群網站的廣告轉移了購買的目標,實在不開心。所以亞馬遜從2013年中開始,推出各種廣告的應用機制(API),讓廠商可以利用來廣告在進入亞馬遜商店的路上,去轉移潛在客戶的注意力。

這些網路技術公司處理廣告的辦法,當然和傳統媒體不同,傳統媒體利用發行量,讓商品信息的曝光率增加,網路技術可以利用人們在網絡上活動留下的蛛絲馬跡,個人資訊或是郵件或是朋友之間傳遞的信息,利用大數據(Big Data)的技術發掘出其中的關聯,不需要任何學術理論或是心理學實驗,就可能找到潛在客戶。

例如:亞馬遜的大數據有信心可以從你買的書單中,推薦你一定會買的另一本書,不是魔術而是大數據記錄了有幾萬個買了『甲』『乙』兩本書的讀者,都買了『丙』書。Target百貨連鎖店的大數據記錄了購買的食物含『鉀』的成分超過某一數量的女士,一定是懷孕了,推薦她嬰兒或孕婦商品的成功率,遠比亂槍打鳥的廣告要高多了。

不論是報社還是電視台,新聞媒體的改造都得適應新媒體時代,除了傳統和數碼不同的平臺的改造,最重要的還是培養人才,新市場需要新的能力,才有新思路。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