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電商把自己當作購物網站,就得決心把最大的資本投入廣告,讓全國的同胞都知道你在網絡上印刷,否則就應該選擇有限的服務範圍,針對特定的客源,提供最有效益的印刷服務,讓這一範圍內大部分來找你就夠了。
《本文開始》
最近大陸網路上有一篇文章“印刷從肯德基可以學到什麼”,引起了迴響,文中點出了大部分印刷電商有志一同走進的誤區 – 彈性。
1980年代美國許多大學電腦科系裡,教授都用相同的教科書教“資訊管理系統”,這本書開宗明義就提出過份彈性無法管理(Flexible is useless)的警告,成為後來設計管理系統的第一條金科玉律。
我們家裡的燈泡、插頭、水龍頭、水管…可以從五金行買零件回來自己修理;汽車輪胎和鋼圈可以任意更換品牌,都是規格被規範產生的效益。
印刷廠服務客戶,提供各種彈性讓客人的印刷品突出設計和質感,本來是印刷競爭的好策略,即使如此,也沒有一家印刷廠可以來者不拒,有活就接。表面上好像印刷服務範圍太寬泛,其實印刷需要自動化來大量生產,無所不做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
我們仔細觀察國外成功的網路印刷企業,就會發現他們的網頁設計有購物車,像極了亞馬遜這一類的購物網站,最近印刷電商此起彼落,大部分依樣畫葫蘆都把重點放在網頁的功能上面,唯恐功能無法媲美競爭對手,大家似乎都沒想過印刷門戶根本不是那些成功電商主要的做生意的視窗。
一位客戶同時需要印刷名片、信封、信紙多樣商品當然有可能,印刷門戶也歡迎客戶一次購買多樣服務,購物車的設計顯然是必要的。
第一次拜訪印刷門戶的客戶,得先註冊登錄,才知道和誰做生意;網頁還要介紹企業的驕傲和各項產品服務的特色。客人選定了印刷專案,還要把印刷規格,例如紙張種類、印量、尺寸…以及後加工的條件要求,表達清楚以後,才能報價、接單,開始做生意。
聽起來印刷門戶的功能,這些都是基本,再省也省不到那裡去。為何說,首頁不是網路印刷企業主要做生意的門戶?
我們來看看,大部分印刷電商幾乎都提供了原來線下印刷服務所有的彈性,報價系統都很智慧,可以準確計算出各種印刷條件組合的價格,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印刷廠業務老總,線上上對客戶報價一樣。
不錯,今天許多印刷廠都是老闆親自報價,因為市場價格容許度太低,業務員不敢報價,不是接到訂單賠了錢,就是價格高了一點,訂單不見了。印刷電商的電腦報價必須有怎樣的智慧,報出打敗這些印刷老法師的價格,才有機會搶到印刷生意?
有位元朋友在網路上買關鍵字印刷廣告已經有五年的經驗,剛開始他在網上報價,從來沒有下文。後來漸漸地理出其中的道理來,他說:『貨比三家不吃虧』,網上的客人和從門口走進來的客人的心理是一樣的。於是,只要有人詢價,他一定不直接報價,先留下對方的聯絡資訊,隔一陣子聯絡對方:『你問了幾家價格,最低的價格是多少?』他用比最低價降一點的價格拿到生意。
然而,有十年以上歷史的網路印刷企業,如美國Vistaprint或是臺灣五家網路印刷為例,他們的網頁都具備以上的基本功能,和大部分印刷電商最大差別就在於“報價”的方式不同。他們把印量和更多的規格限制住當作『套餐』,例如:500張A4彩色單頁多少錢,1000張多少錢;名片2盒或5盒多少錢…。
電商為何無法如此報價?網路上的碎片訂單貨比三家,這樣報價一定找不到生意。
國外電商為何可以呢?因為,他們的門戶是裝飾用的,可以接單卻一點也不重要,他們針對的服務物件是“大代理” – 每次下單超過兩個活的客戶。每次下單一個活的客人,今天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來,無法期待,也無法用便宜的行銷辦法影響,所以這些電商經營網路印刷十幾年,就是讓這些碎片訂單去找別人。
大代理才有可能維護,提供方便的介面,每次給你幾十個活,還要一個一個訂單資訊慢慢地輸入,大代理就找別人去了。大代理量大穩定,當然要求價格優待,談好參考牌價的折扣,定期對賬才是生意。
開放規格的產品,需要專家來報價,才不會陷入上述報價(太高沒生意,太低卻賠錢)的窘境,另外不限制規格和數量,無法設計自動化的流程來管理和生產,也就無法形成規模去發揮效益,失去成長的方向。
有了網路,大客戶就應該利用軟體握手(hand shaking)的方式,把檔整理好傳進來,電腦系統就知道該做什麼,啟動流程到生產結束,快遞出門,電腦對帳,一切都默默地進行並完成,才能發展規模,持續成長,變成別人眼裡成功的印刷電商。
以系統設計的觀點來看印刷門戶,成功電商的門戶看起來像購物網站,只是系統本來就是從一個客戶、一個訂單、一個檔的基礎建築上來的。這些電商的網頁其實並不符合網路買家的規格,當然接不到碎片訂單,卻用來誤導後來的競爭對手,居然發揮了功能。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