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國家的定義,但是對于政府的功能大家的需求可能就不一致了。
所以有了以下的故事:
美國獨立戰爭之後,喬治 華盛頓在美利堅共和國建立之後,退隱田野成為人類爭取民主文明的英雄典範,也成為人類歷史的絕響,以後的歷史再也沒出現過為大眾爭取到利益之後,放棄了個人利益的第二位華盛頓。
辛亥革命之前,章太炎在東京發現了孫文私下接受華僑捐款,聲言和孫文决裂,要擁戴黃興為同盟會總理,黃興費盡口舌才說服章太炎以大局為重,繼續支持孫文。後來,革命形勢逐漸成形,當孫文改組同盟會為中國革命黨反袁世凱時,只有黃興拒絕向孫文私人效忠,表示永遠只對革命事業效忠,不願效忠個人。章太炎給黃興的輓聯寫著「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護國戰爭前,蔡鍔和梁啟超約定 「失敗就戰死,絕不下野,成功就歸田,絕不爭權。」
以上兩則故事參考「這一段歷史真有趣」一書,此為北大畢業的專欄作家高芾的著作,作者認為辛亥革命中好像只有蔡鍔和黃興這兩位,勉強可以和美國獨立戰爭的喬治華盛頓相提並論,可惜兩人都無緣看到民國的成立與變調。
台灣獨立「果真」成功之後,帶領台灣人建立台灣國的陳水扁和他的民進黨團隊如吳淑真、陳哲男、趙建民…,會走袁世凱還是華盛頓的路線﹖
台灣將變成什麼樣的幸福社會﹖
那時候,大陸這個壓力就會消失了嗎﹖
綠營的人收入會增加﹖失業率會下降嗎﹖
藍營的還能像今天一樣大放厥詞嗎﹖
還能選舉嗎﹖外省人可不可選總統﹖
不知道外省人的小孩可不可當學校裡的衛生股長﹖
政府的權力來自全民的期待,不論獨裁還是民主,資本主義或共產制度,都建立在同樣的基礎上。執政者只不過暫時掌管政府的方向盤,不可能擁有國家,即使獨裁如古時皇帝,也有執政的年限。政府出錯其實就是執政者失去了民心,美國至今一直無法立法禁止私人擁有槍械,有其歷史因緣,獨立戰爭就是為了對抗出錯的英國政府,第一部美利堅憲法成立于「萬一政府再出錯,人民手上沒有槍械,將無以抗衡」的思想上,政府出錯的定義其實就是執政者失去了人民的信賴。
現在我們該想想政府的功能了。
政府的功能如果不是要架構一個維護國民幸福的平臺,那麼這地方就不適合人民居住,向來有能力的人多能輕易移民換個國籍,所以眼前國民的幸福指數和國家競爭力必須是政府功能的第一順位。
國家長期目標可以淩駕眼前的國民幸福﹖
「反攻大陸」「大東亞共榮圈」曾經是獨裁者利用自己定義的「國家長期目標」,來淩駕國民當前的幸福需求,說穿了就是要造就執政者自己的幸福而已。進入聯合國,到底是台灣今天的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的幸福﹖
國家的長期目標即使有了全民共識,也還是個低優先順序的長期目標罷了!
從21世紀開始往前看,到2050年地球海平面會變高幾吋﹖石油蘊藏還剩多少﹖
地球只有一個,眼看50年後就有大災難,為此也不能教大家今天減少呼吸,禁止吐出二氧化碳。
到時候,台灣會因為有了吸引優良移民的幸福環境,變成名符其實的福爾摩沙,還是只剩下一些排外的台灣人,擁抱執政者自私的,甚至到2050年都還沒有任何結果的長期目標,在街頭遊行喊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