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網站設計第二課:記住誰是讀者
  那福忠 october 20, 1997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過去的兩三年,大家都上網了(或者著手進行上網)。在缺乏正規的網站設計教育之下,大家相互討論、觀模,卻也能樹立一些基本規劃:導引明確、運用指標、文稿分段、運用互動性地圖等等,當然玩家更會把最新技術用上,增加聲光動畫的效果。

幾年過去,熱度冷凝一點,大家不禁回過頭來問,設計網站究竟是為了什麼?答案可歸為兩類,一類是湊熱鬧,一類是傳遞資訊。湊熱鬧是基於人家有,我也有的出發點,網站內容不太會教人認真去思考;傳遞資訊類正好相反,以傳遞給讀者正確的資訊為主要功能,所以網站的設計需以讀者需要以及其行為模式為關鍵。
Studio Archetype成功之道

位於美國舊金山的Studio Archetype公司,專門替人設計網站,而且都替世界級的大公司設計網站。他們成功的原因,是在設計網站之前,先與客戶討論,來「定義」這個網站,然後才設計。這些世界級的大公司,每家有每家的數量與不同的策略,每家公司有其自己特定的讀者或客戶,而網站對這些讀者或客戶有什麼用途有什麼意義,這些都是事先研討的課題。

在最近一次Seybold研討會上,Studio Archetype說明他們的作法:他們發現有無數的方法可以改善網站的基本結構,這些方法需以網站讀者的行為模式與網站的資料內容為分析基礎。

他們有一套科學化的正規方法來評估網上訪客的行為,如了解訪客的環境:電腦放在那裏(辦公室還是家裡),如何使用電腦,使用電腦的時間,撥接速度,了解網站訪客,他們經常作正式與非正式的調查,對特定訪客群作詳細調查,並從訪客上網記錄作一些分析。

了解訪客或讀者的行為模式,就可以設計網站了。Studio Archetype認為有許多方式可以設計出即包含很多資訊,又不讓讀者混淆的網站,其中之一即是用結構化的區隔來區分內容與導引,可以用色塊或小塊圖畫來呈現網站的層級。任天堂的網站就是這類設計方式的一個好例子。

優質文化急不來

另一個設計方式是將隱藏在底層的資料,使其浮現在表面,這特別是針對舊有的網站的補救之道,因為有太多的資料雖然已經上網,卻埋在一層一層連結的深處,使之浮現表面,可讓讀者一目了然這個網站有那些內容。Studio Archetype特別提出IBMUPS兩個網站作例子。

我們欣然看到終於有人從人文的角度來探討網上活動,網上活動成長的快速,固然遠超過收音機、電視、有線電視等電子媒體,但技術導向的成長尚不足以建立這個新媒體的文化特質。當更多的Studio Archetype經年累月的研究、實踐,我們或許看到一些網上文化成熟的輪廓。優質文化是急不來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