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Outing 在他那篇讓高爾夫球迷黏上你的網站 (原文連結 Getting Golfers to 'Stick' to Your Site)文章裡,以高爾夫第 19 個洞,比喻一個好的高爾夫網站,能讓球迷利用記錄自己的成績,每打一次球至少上一次網,所以讓網站給黏上。
這篇文章,在我們的小小網上討論園地,引發熱烈迴響,至今還有人發表高見。當然大家不是談高爾夫球,而是談「黏人」(Stickness)。網站莫不希望訪客眾多,尤其希望「常客」眾多,因為只有常客,才會有互動的動作,才會認真的看廣告,也就是才會替網站賺錢。偶而來一次的「過客」,是毫無花錢潛力的,這不但是常識判斷,網上行為研究的結果也是如此。所以,想賺錢的網站,莫不想盡辦法把訪客「黏住」,這早已不是新話題,只不過
Steve 用高爾夫球比喻的巧妙,時下打高爾夫球的人又多,才引起大家討論。Steve 是記者出身,他寫文章倒是挺有黏人的本領。
以下就是大家討論、辯論的精彩片段,看完之後,或許對什麼是黏人、怎麼黏法,有更深入一層的了解。(我們這個小討論圈內,不乏業界學界知名之士。)
先說黏人的意義。所謂把人黏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經常回來,但每次停留未必很久,另一種是一旦進到網站來,就停留很久,但未必時常回來。這兩種模型,不但含意不同,製作策略亦各異。第一種模式,對廣告有益,第二種模式,對出版內容有益。第一種模式,要提供經常性的服務如
E-mail,才能確保經常回來。第二種模式,要內容豐富詳盡、如可查詢研究報告,才能吸引人長時間停留。兩種模式如果有共通性,那就是速度,網站的回應速度如果不夠快,就沒有資格談黏人。
黏人,也可以說是眼睛盯著看,這可以引伸到廣告的付費模型。現在廣告多以滑鼠點的次數計費,如 Impression(以
click 總數計費)或 Click Through(以每一訪客計費),但從理論上講,應該以盯著廣告的時間計費才更合理。追蹤眼球凝視哪個廣告,技術上早就可行,所以是否該採用「眼球秒」(Eyeball-Second)來計算廣告的刊登費?這則廣告被看的時間越長,效用也隨之提昇,多付錢也就理所當然了。
報紙為什麼能每天早上把人黏住?答案很簡單,因為用舒適可讀的格式、刊載了讀者想讀的內容。但網路卻玩著不同的遊戲規則,而且不是「出版」規則,即使是新聞,傳統新聞的網站也比不上網上新秀,如
Yahoo!、America Online、Lycos 的新聞內容,因為僅僅把新聞上網,或是學著作 Portal,都不足以黏人。
報紙吸引人的一大原因,在 Serendipity(意外驚喜),驚喜的看到一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新聞,讀過之後,覺得很有成就、很有報償感。網上查詢,則是
Intent Driven(意向驅動)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先知道要甚麼,再去尋找,意外的驚喜程度就大為減少。我們上網查看及時股票行情、球賽結果、有沒有賣哪個廠牌的舊汽車,都是意向驅動。但在報紙上看到一篇種玫瑰的文章,正好自己也種玫瑰,驚喜之餘,就一口氣把文章讀完,覺得很受用。但早上剛拿報報紙的時候,決不會想到要在今天的報紙裡查找種玫瑰的資料。所以,網站要把報紙的意外驚喜性放進來,才能黏住人。
使用簡單,就會經常回到網站或網頁。利用網路工作、或網上活動有固定習慣的人,最希望一開機、或開機後只要一指,就到預設的網頁去,連首頁也不必去了。一些
Portal 網站的個人化網頁,或讓讀者能 Bookmark 重要網頁的,都能達到一指即到的功效。一指即到,其實是重回網站的捷徑。
伊利諾大學的 Eric Meyer 教授,證實了「簡單」的理論。在課堂裡,學生討論為甚麼 Yahoo! 比大多數新聞網站好?學生大部份來自芝加哥,理應支持芝加哥論壇報的網站,但他們沒有。他們明知芝加哥論壇報站一定有相同的內容,卻寧可去
Yahoo! 察看。雖然從 Yahoo! 這個大門、經其後門,最後還是連結到芝加哥論壇報,但仍較直接從芝加哥論壇報的大門進入來得便利。研究的結果,大家認為芝加哥論壇報是以廣播的模式來製作的,是所謂「直線性的展示」(Linear
Display);而 Yahoo! 則是「非直線性的展示」,既能夠讓讀者意向驅動的查詢內容,又讓讀者時有意外收穫的驚喜。
以上都是一些專家學者的看法,儘管見仁見智,大家對於怎麼樣把網站製作得黏人,倒是有志一同。如果要說結論,Meyer 教授與學生研究的結果,「非直線性的展示」優於「直線性的展示」,則最能發人省思。因為,網站畢竟是要能查詢資料、又要帶給人意外驚喜的雙面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