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印刷的未來、未來的印刷
  那福忠 August 10, 2003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RIT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教授兼業界名嘴 Frank Romano 最近問大家說,假如 Johanne Gutenberg1394-1468 、德國以金屬活字印刷全球第一本聖經的人,被譽為發明現代印刷術的鼻主)當年發明的是 Internet 而非印刷,大家在使用 Internet 五百五十年之後,突然有人發明了印刷,大家會怎麼想?擔心 Internet 這個老舊的技術被印刷這個新技術替代?高喊 Internet 已經死了?印刷會產生 Dot-Com 般的熱絡?更重要的是,大家會客觀的討論印刷這個新興技術的未來嗎?

   這個假設當然不存在,幾百年來印刷都是教育、娛樂、商業的主要工具,牢不可破的融入生活每一空隙,近百年的科技進展像電報、廣播、電視、電影、電話,不但沒影響印刷的存在,反而使印刷更加成長,直到 1990 年代中葉,E-Mail 逐漸取代通信,網頁瀏覽器使圖畫與彩色的資訊在網上傳遞,幾乎一夜之間數以百萬人,透過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資料網路,來通訊、工作、購物、學習、娛樂。印刷終於有了競爭對手。

   1950 年代,印刷廠的營收,百分之百來自印刷,即俗稱的把墨放到紙上 (Ink-On-Paper),今天印刷機構的營收僅有 80% 來自印刷,其餘來自新興的服務、或新媒體的製作。這部分印刷工作的流失,說明了印刷品移轉成別的形式,當然是電子型態。據 Romano 估計,約價值 160 億美元的印刷作業,就此消失。如果你還看見那個印刷廠業務成長,不是把別人的工作搶來、就是靠非印刷工作的營收。

   網路到底搶走了多少印刷?今天的估計是每年有 450 PDF 檔靠網路傳遞,其中 120 億從網站下載, 330 億藉郵件傳遞,這麼多資料檔,代表 1530 億頁的資料。但這還不包括 WordPower PointExcel 以及其他格式的資料,數量與 PDF 相同或者更多。這 3000 億頁的電子資料,從前是從印刷產生的。預估這個數量會每年增加,到 2020 年的時候,極可能超過一兆(億億)頁,佔社會傳播總量的 65%,印刷淪為次要,僅佔 35%。其實預估在 2010 年,電子資料已經超過印刷資料了,分別為 52% 48%,在 1995 年電子與印刷比僅為 30% 70%

   上面的預估,並不代表印刷不再成長、甚至衰退,今後十年、二十年印刷仍會成長,只不過速度放緩,而相對電子資料的成長會急速加快,上面的預估正反映這種情況。印刷的成長可從紙張的用量預估,紙張的用量,預估到 2020 年,每年仍有 1%-2% 的成長,1998 年的用量為 6100 萬頓,2020 的用量預估為 7600 萬頓。雖然如此,印刷的各個應用領域,卻互有消長,網路縱然對多數印刷應用的項目呈負面影響,對少數應用項目卻產生正面的效應,例如包裝與廣告的印刷,在 2020 年就可能有比現在近一倍的成長。

   從用紙量預估,以 1998 年為基礎,各印刷應用項目在 2020 年的消長為:雜誌期刊為 80%、報紙為 69%、書為 82%、型錄為 79%DM 109%、指南為 69%、財務報表為 72%、包裝為 176%、技術資料 53%、廣告為 191%、信封信紙名片為 65%、表格為 25%、空白紙張為 190%。以上各項目用量最多的是包裝 (47%),其次是廣告 (11%),第三居然是空白紙張,佔了 9%,這被解譯成大家多各自用自己的系統列印,所以需用更多的紙張。另一預估是,中國在 2020 年的用紙量將高達全球的半數。

   Romano 認為五百年來,大家把印刷的媒體內容,與印刷的機械技術,在思維上混雜了,而且根深蒂固、不容分解。現在一旦把印刷的媒體(內容)與印刷機及紙張(技術)分開,走進新的媒體型態,大家才體會到這僅是一種轉型、而非終結。印刷不過是個生產程序,把文字與影像複製在可攜帶的顯示物上,只是這一生產程序如今佔用了出版成本的一半,要與新媒體競爭,必須要用非常的效率、產能、創新、以及跨媒體的技術。現在要談的,不是印刷是否會死掉,而是印刷如何活下去。

   今後的印刷,會因企業的市場需求產生,而不再傳統的由出版機構發動;印刷不再僅是個人的喜好,而是成本、情感、與需求的集合體;是否又印刷,不取決於創作者,而取決於消費者。如果你我都需要印刷,印刷品就會製作出來。印刷不會消失。

   不知讀者對 Frank Romano 這位業界名嘴有什麼看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