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電子書之戰?
  那福忠 October 27, 2009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繼 Sony 與 Amazon 之後,全美最大實體零售書店 Barnes and Noble 推出自己品牌的電子書閱讀器,取個外號叫 Nook,同時表明與 Amazon 的 Kindle 閱讀器一對一競爭,有人預估大戰就要爆發。其實這只是電子閱讀器之間的競爭,談不上戰爭,因為電子書 (eBook) 與電子閱讀器 (eReader) 是兩回事,電子書存在多年,早就能在多種平台閱讀,不是因為閱讀器才創新的。至於閱讀器可以帶動讀書風氣的說法,則有待時間證實,通常一個人不會因為新的閱讀技術就多讀幾本書,這與 iPod 或數位照相機創造出新的市場,在本質上不同。

   Nook 既然把 Kindle 看作對手,在設計上必有所差異,像是採用 Android 為操作系統,增加 MP3 音樂功能,使用 3G 與 WiFi 通訊。但最大的差異在畫面的設計,e-Ink 電子紙為顯示內容的主要畫面,但在下端則加了一大塊觸摸式彩色 LCD 畫面,作為查閱、買書、加註等功能的操控(如圖、點選放大)。e-Ink 的最大優勢,在耗電量極少,用可見光照明,尤其在戶外更較 LCD 容易閱讀。現在 Nook 採用部分 LCD,耗電量必然增加,業界認為是反應消費者對彩色的需求,寧願以電池的壽命交換使用的便利。像 iPhone 與 iPod Touch 的用戶,還是用頻繁充電的不便,交換了有趣的功能,這也許是一個信息。

   單色的 e-Ink 電子紙,除了有 LCD 挑戰之外,另類的小型筆記電腦更是對手。台灣的像素氣 Pixel Qi 小筆電,不但在戶外也容易閱讀,電池更有幾十小時的壽命。美國的 Qualcomm 大電子廠,也發展類似的系統,彩色、多媒體、省電。觀察家認為,如果 e-Ink 不趕快發展出這些基本的功能,勢必面臨從他們多年來開拓出來的電子紙市場,被擠壓出局。

   Barnes & Noble 顯然在 Nook 上重大投資,除了自己的閱讀器,也與 Plastic Logic 與 iREX 兩家簽約,供應這兩家閱讀器電子書籍的營運。Barnes & Noble 共有 777 家書店,不但不會因為 Nook 關閉,反而妥善運用網路,顧客可以拿著 Nook 進入書店與 WiFi 連線,在書店內查閱,閱讀,模仿顧客到書店從書架上取書閱覽的動作。

   Kindle 推出之初,各方面的評論多在其功能,現在 Barnes & Noble 又堆出類似的產品,各方的評論轉向基本面,以下節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上一些人看法,不能代表整體,僅供讀者參考。

   電子書的版權問題,是讓讀者怯步不前的重要原因,從長期來看,電子書不如紙本書理想,因為不能借出、借入、贈送、出售、或者廉價從舊書攤買來,這一新興技術能否普及,要看在版權上的運作是否合理,以及出版業的持續支持。

   年紀稍長的人大概還記得 LP 唱片,後來的 8 聲帶、卡夾、CD,現在則是 MP3。每次技術改變,業者就要大家重新買一次以前的音樂。影視也是由影帶、VCD、DVD、到現在的藍光 BlueRay。軟體也是如此。這種對費者的潛性欺騙,不知不覺助長了盜版的動機。電子書的業者,如果在賣出的電子書加註,區分消費者閱讀器裡自己的書籍,訂定合理規則,至少讓消費者自己的書可以自由買賣交換,或許可以減輕消費者的一些疑慮。

   Nook 沒有說明電池的壽命,因為三分之一畫面是用耗電的 LCD,電子紙的省電優勢勢必大打折扣,如果長途飛行、或坐在海邊的沙灘,電池的壽命就變的非常重要。Kindle 就不必如 iPhone 想著每天要充電,但 Nook 的低廉售價(259 美元)增加了一引力。

   電子閱讀器忽略了專業的市場,像律師、醫師、會計師、資訊技術人員,這些人的共同點是經常查閱變化更新的資訊,而這些資訊又多以 PDF 格式製作,所購買的電子版書籍也是 PDF 格式,但目前的閱讀器對 PDF 並不友善,尤其不容易加註。專業人士需要在內文畫線、在畫面上直接作筆記、以及彩色顯示。

   對誰製造理想的電子閱讀器,已不抱期望,這些製造商像似追逐一個夢幻的市場。Always Innovating 的 TouchBook(如圖、點選放大)觸摸式小筆電,十小時的電池壽命,是閱讀電子書的理想選擇,目前雖在 Beta,軟體也仍在測試,但是一個開放系統,運用靈活。

   Nook 能否打敗 Kindle,業界觀察家 Stephen Cass 說他等著看兩件事:一是 Nook 使用的 Android 平台是否安全,是否像 iPhone 一樣容易被駭客闖入。第二,要看 Nook 對下一版本 Kindle 的挑戰如何因應。 閱讀器的發展固然快速,只是這一新興的技術對圖書與雜誌的出版,究竟有多大的影響,還有待一段時間的觀察。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