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最近的專欄裏,談到新聞網站所做網上民意調查的危險性,最大的問題,是所得到的結果,雖然是同一件事,卻大不相同。我辯稱這樣的民調,即使是加註一些警語(說這不是科學方法的結果),對社會大眾仍造成負面影響。
新聞網站做一些無關痛癢的民調,像「你喜不喜歡Monica Lewinsky(柯林頓總統緋聞案女主角)的髮型」之類,即使不正確的結果,也沒有多大害處。除此之外,也許能找到適當的方法,對一些重量級的事件,做出能反應大眾意見的民調,澳洲的一位創業家就是其中之一。
Leni Mayo是墨爾本Moniker公司的負責人,這家公司的專長是製作連接網上用戶與資料庫的中間層軟體,今年初開始發展網上調查投票的服務,稱之為「票蟲」Votebot,用途在協助分散的社區,利用網路來整合公共意見。
Votebot網站現正在Beta,對任何人都開放提供免費的意見調查服務。這些公共的「票蟲」,有我所提到相同的問題:調查的人自願參加,以及一人投票多次,所以在統計上不準確。但Moniker公司同時也提供了「私用票蟲」.使網上意見調查受到許多控制,所以結果較為正確。
怎麼做才對
Mayo說,網上調查的關鍵,在從能代表群體的樣本中,隨機選取參與調查的人。這與電話訪談調查類似,工作人員先選取代表群體的樣本,再從樣本中隨選取電話號碼作調查。Mayo說,從群體中選取代表性的可靠,才會使調查在統計上正確。
Maye現在正在尋找媒體,或市場研究機構,來證實他的理念確實可在網上施行。他想找一個大型新聞網站,能提供許多電子邸件地址,以及人口分配特性的資料,換句話說,需要一個讓讀註冊的網站。Mayo希望做一次網上與電話同步調查,在同一事件的基礎上,比較調查的結果,來證實他的理念。從網站註冊的讀者群中,選擇一些電子郵件地址,作為調查的對象,是Mayo想做的方法。
Mayo說,最重要的事,是「有能力找出網上調查的對象與真實世界在統計上的關連性。」調查的進行,需在被調查人與其人口分佈特性符合情況下,以美國而論,可能是先選幾個人多的郵遞區號,再從中選擇註冊上網的人,然後以電話與網上同時進行調查,比較調查的結果,也比較每一種調查的成本。
即使接受網上調查的人全需是Internet的使用人,Mayo認為也沒有關係,因為至少在已開發國家有足夠的電子郵件地址來抵銷其偏差。如果調查時有足夠的提示與解說,其結果極可能與傳統電話方式相同。Mayo說,無論用什麼方式調查,關鍵在被調查人的選取,而不關是否電子化。
Mayo對網上調查非常熱衷,因為多一投票(被訪者)所增加的成本,幾乎是零,所以可以更多樣本調查,將來的網上民調結果,可能比現在更為精確。
Yahoo! 民調?
Moniker顯然想作媒體網上調查的技術提供者,Mayo預測,將來媒體從紐約時報到Yahoo!,都會在嚴謹的控制之下,像今天的媒體一樣,認真的做網上調查。Moniker已經把Votebot放大到幾千人的規模,最近也向澳洲聯邦選擇作些促銷,現在打算在美國大選期間引起注意。
市場研究的機構,明顯的是這項技術的使用人,但Mayo抱怨說,從業人員過份保守,不易接受新技術。所以他希望找一家媒體來先作實驗,來驗證他的理念。
到目前為止,這項是在統計上可行,但還未實際試用過的技術,Mayo一直想找一個有意願實驗的伙伴,網上與傳統電話調查同時進行,來作比較,Monik甚至願意出資來做這件事。Mayo說,作一個高品質的研究,需要來自新聞機構的熱心與時間,包括電話調查的費用。
Votebot能在Moniker公司的伺服機上運轉,當然也可以購買這個軟體自行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