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本週,我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第一屆網際網路世界大會,那是激勵的里程碑,像徵網路商務的開始,也促成 90 年代末期的網路淘金熱。
對我而言,是事業上的轉戾點,讓我從印刷版的報紙轉向網路,雖然實際上未離開報紙。會議之後不久,我就開始撰寫、研究、顧問媒體(特別是報紙)與網路的交集。
所以,十年後的今天,來看看網上新聞十年來的成長,怎麼走過來的、學到什麼、那些事還沒解決?我邀請了比我年資更久的網上新聞先鋒 David Carlosn 來幫我,他是佛羅里達大學新聞系教授,也是兩本書的作者。
歷史教訓
網際網路在 1993 年並不算新鮮,在學界與科學界已用之多年,在一年前的六月九日,美國國會解除了網路限制商用的禁令,在 1993 年世界網路大會前一個月,第一個圖畫版的瀏覽器 Mosaic 誕生,是由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發展出來的(Mosaic 是 Marc Andreesen 的傑作,後來演變成普及的瀏覽器 Netscape),在會議的當天,科技作家 John Markoff 撰稿,寫出有關寫出有關 WWW 與 Mosaic 的第一篇報導,刊載在紐約時報。
網路淘金熱
無可否認的,報業追趕的腳步慢了些。當創業家們緊抓網路商機與 Mosaic 之際,新聞媒體的主管們的反應卻傾向保守,1994 與 1995 之間有些報紙開放網站,但也都是在有限度的經費與人力之下,僅僅把印刷品搬移上網。
這就是新聞業十年後仍沒學到的第一課:當革命性的技術出現並威脅到你的營運的時候,要分配足夠的資源去研發,不讓創業新手搶先。現在仍有時間校正,因為重要的技術不斷的發展出現。
Prodigy 的教訓
1993 與 1994 年間另一成長領域是專屬的網上服務,計有Prodigy、Interchange、Delphi、蘋果電腦的 eWorld、與美國線上 AOL。在網際網路商業化與 Mosaic 之前,這些網上服務很容易成長,直到開放式的網路為大眾所接受為止。這時專屬的網上服務機構,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放,而不是把自己框在一個特別的區域。
Carlson 指出,網上服務機構犯了嚴重的錯誤,最明顯的就是,知道自己的孤島作法是壞政策的時候,已為時太晚。如果你是 1993 年的 Prodigy 訂戶,想要與別人在網上連絡,那個人也必得是 Prodigy 訂戶,別家的網路服務機構也是如此,只有 AOL 例外。Carlson 說 AOL 建造一個比較好的老鼠陷阱,留了一條通網際網路的路,給成千上萬新的網民使用。
早期的服務機構,並不了解大家最需要的是相互連絡溝通,電子郵件、討論園地、網上聊天。(Prodigy 還曾徵收超額郵件的費用,引發了爭議。)大家最需要的是溝通的功能,能與任何網路一端連絡,而不僅僅在同一網域之內。
在 1992 與 1995 年之間,有些報紙與這些專屬的網路服務結合,刊出報紙的網路版,來分得一點訂戶費用。但是 Web 成為網路的標準之後,這種結合便自然分開,因為 Web 成了以後報紙網路的家。
專屬服務時期有一課,大家仍未學會:網上出版的內容,並沒有大家在網上溝通那麼有力道,郵件與聊天在早期是最普及的事,而非新聞報導。但大多數的新聞機構,仍沒看到這一點。
新聞業可以「民眾新聞」(Citizen Journalism) 來彌補,讓讀者有機會參與撰稿。而 Blog (Web Log) 網誌的普及,正說明了大家一起參與的力量。新聞業仍有這樣發展的餘地,只是大多數的新聞主管還沒認真的考慮。
Carlson 認為新聞界犯的最大錯誤,是沒創造對個人有用的網上服務。電子郵件、立即傳輸、電子商務、寄件追蹤等,固然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但新聞界仍需設法提供個人的服務。
看看「鏟出內容」(Shovelware)
1993 年少數報紙的網路版,絕大多數的內容是「鏟出」來的,即是把印刷到報紙上的文稿與圖片,原封不動搬上網路。十年前與今天相比,Carlson 說今天網上報紙繼續依賴鏟出的報導,是他最大的煩惱。
他說:「我預期比現在有更多的原生新聞」,鏟出的新聞並非不好,而且是新聞網站的必需內容,但原生內容更有吸引力,能吸引更多的讀者,這才能真正使網路起飛,現在做的仍不夠。
Carlson 指出早期的 MSNBC、USAToday、與 NYTimes,在內容的製作上居領導地位,有些原生內容現在仍為大家稱道。但這麼做的新聞機構太少了,雖然有十年的時間可以做些這事情。現在大型新聞機構用了一些資源製作原生內容,但中小型新聞機構仍侷限於使用鏟出的內容,像 LJWarld.com 小型網站能花費在原生內容製作上的,實在少之又少。
歷史記錄
回顧十年來的網上新聞,令人興奮,以下是 Carlson 1993 年的記事:
1993 年網路媒開始發展,但是沒有記錄許多的歷史資料。大多數報紙網站都忙於如何將新聞上網,並沒有把每天的上網畫面保留下來。
Carlson 個人卻收集一些早期的新聞網站、BBS 系統、與專屬的網站的新聞畫面,這些收集都值得大家一看,看看我們現在走了多遠。
但是 Carlson 與我都同意:我們的行業沒有走多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