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只有一個
RIP沒有相容性的問題,只有是否經得起考驗的問題。
現在的印前世界中只有一種RIP就是PostScript,雖然有level
I和level II、最新的叫PostScript
3 (注意,這可不叫LEVEL 3)。PostScript語言固然是Adobe定義的,但是PostScript 卻是公開的規格。任何人都拿得到,只要你能沿圖索驥,能解譯每一條PostScript指令就行了。
兩貓爭食,其他沒份
但是在這世界上的PostScript RIP能在輸出中心立足,至今也只有Harlequin和Adobe兩家公司,究其原因,並不是PostScript指令太難,因為歷史上出現過的PostScript
Interpreter解譯器根本不勝枚舉。甚至共享軟體GoScript不但能解PostScript、PDF還能產生各種輸出不同的設備。但是沒有輸出中心或製版廠,使用這種大碗又便宜的RIP。
不是沒有人用過,只是被用的越少對不同的應用軟體產生出來的PostScript程式適應力越差,當一套新RIP送到Beta
site客戶測試時,可能針對一種新應用軟體就得修改一點其解譯的邏輯,換另一軟體又有新的修正,通常Beta
site客戶的耐性用完以後,還有許多軟體還沒機會輸出呢?
所以越晚出現在市場上的RIP廠商能成功的機會越小,歷史上像Harlequin取Hyphen而代之的例子,不能說不會再發生,但是困難度因為日益增加數量的應用軟體而日益困難。
RIP不出來的原因
主要是PostScript基本是一種程式語言,你用1000行的指令來說明一塊圖形,我可以用400行的指令來寫,只要合乎PostScript的文法就行了。雖然合乎文法的指令可能要求解譯器「多」提供運算的資源─比如記憶體、暫存器(Register)或堆疊(Stack)。每一台電腦的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要求的資源多過電腦的限制自然就RIP不出來。所以我們常遇到Harlequin無法RIP,Adobe卻可以﹔有時候Adobe不行Harlequin倒通行無阻,如此才被誤會成RIP不相容。
這也是PDF會取代PostScript的理由,PDF不是程式語言,只是叫簡單的指令,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問題少。
印前業者的痛
但是PostScript解譯的問題,或許因為PDF的來臨而紓解,真正輸出流程的困擾並沒有排除。業者的「痛」是校對的一點疏忽,印刷後才發現有一個圖片還有問題,可能因為利用OPI處理圖檔,打樣時連結正確的高檔,到出底片時卻連到低檔﹔打樣的RIP環境裡有正確的字形,偏偏出底片時漏了一個字。不管你完全正確的比率有多高,只要不能保證就是業者的痛。儘管PDF可以內含字形,但是字形廠商可還沒同意呢?使用PDF的流程也無法保證,OPI的連結不出問題﹔PDF也需要解譯,解譯的環境不同就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即使像Agfa 的Apogee系統或是Purup-Eskofot的Newage都是以管理來降低人的失誤率,他們儘量讓一個RIP在同一平台上產生不同輸出設備的需要,例如數位打樣的噴墨印表機,底片輸出機或CTP製版機...等等。
這種流程叫做「One RIP」,但是還不到完美的境界,除非你的系統流程能做到「RIP
Once」─RIP一次多處輸出。
數位打樣是流程的關鍵
現在大家都還是相信傳統打樣,因為底片是製版的前一關卡,在底片上校對根本是在修練特異功能,曬藍圖又不能叫客戶畫押,所以傳統打樣的效率和價格都不理想,「可靠」還是最終的考慮。
不過CTP製版機漸漸引進,台中有一家新裝了製版機後,一開始量產就喊出一套菊全2,800元,以往市價可是4,000元以上。CTP製版機的業者如果不可能再用傳統打樣,數位打樣便成為唯一的選擇。
RIP的相容性沒有問題,主要的課題是如何保證數位打樣與上印刷機的底片或版一樣。大家都還在等待不論業者或是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