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2006年底看台灣的印刷業
台灣CTP數量反應印刷業的快速變化
  呂理哲 December 20, 2006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去年嶄新電子報統計了台灣2005年6 月以前CTP安裝的數量,共計安裝了167台CTP直接製版機,今年再統計2006/09/30以前臺灣CTP安裝的數量時,雖然大部份的台灣印刷業者都好像大嘆生意難做之際,他的競爭對手卻靜悄悄地在不同的地方,安裝了58台的CTP,全台灣約達225台成長了34.7%。
明顯地發現台灣的CTP集中在少數幾種廠牌,網屏、克里奧、艾克發、富士以及新進市場的貝斯印CTcP,其他的廠牌幾乎都離開了CTP的舞台,在CTP技術如此成熟的時候,市場上原有的CTP供應商都不容易凸出自己的特色了,何況新來的CTP供應商更無法說服客戶,只能以低價格推銷,偏偏價格低會讓市場不放心。除了貝斯印(Basysprint的傳統版CTP)以外,傳統版CTP挾國產PS版和CTP版的差價,為用戶創造了每一印版固定成本的空間,於是跳脫了CTP銷售的窠臼,創造了新品牌走進台灣CTP市場的新機會,然而這是ECRM、Purup這些品牌無法成功的原因。
許多因素將影響下一年度的CTP市場,

  1. 由於全球富士與網屏有了合作協議,今年開始富士總代理恆昶公司也開始推銷網屏的CTP,今年就有11套的成績,所以明年網屏的業績應該會大量增長。
  2. 第二、由於貝斯印現象,德國Luscher公司今年正式發表了紫外光激光二極體技術,可以讓原來Luscher的CTP修改激光頭就可以輸出傳統PS版。Luscher的傳統版CTP和原有的CTP的機械結構一樣,能輸出的分辨率也一樣高,對市場將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台灣本地的PS版製造商太普已經確定作為Luscher在台灣的代理,結合版材製造商的優點,後勢看好。尤其傳統PS版的敏感度對CTcP的效率有相當的影響,版材製造商有能力為CTcP調整適當的敏感度,看來Luscher左打CTcP,右邊挑戰CTP,對明年的CTP市場勢必有相當的衝擊。唯一的問題應該就是設備的價格如果太高,尤其自動上版的部份,如果價格太高的話,可能只對印版用量高的大公司有吸引力,然而這些公司可能都有CTP了。設備製造商和版材製造商本來就各有利益考量,明年的市場變化應該可以為CTcP作一個註腳。

<成長的印刷市場>
34.7%的CTP安裝成長率已經不能呈現印刷產業的現況,現狀其實是供過於求,雖然台灣沒有一個單位統計過的印刷產業供過於求比例的變化,但是你可以從印刷廠老闆搖頭頻率的改變感受到其中的差異。
並非台灣印刷市場蛋糕變大,需要多34.7%的CTP來提供更多的產能,而是產能日益集中,越來越多的活集中到某部份好的印刷服務公司,這是產業成熟自然形成的現象,效益成本向來與規模成正比。由於供過於求,假設全台灣所有印刷服務公司的總產能是125件,市場卻只有100件活要印刷,結果並不是每一家只爭取到自己產能80%的生意,而是有能力爭取到活的公司越來越多的生意,沒有能力的公司越來越沒活可作。
有趣的是有些印刷廠發現自己居然必須在這個產能過剩的時代擴充產能,這可不是有趣的題目,台灣印刷市場已經形成這樣的趨勢,雖然變大的獲利能力不一定增加,但是不變大就會變小,CTP的成長正是來自這樣市場因素。
上述的印刷服務公司,已經不是以前的印前輸出中心或製版廠或印刷廠形式,原來的侷限也被日益集中的業務改變了。
好的製版廠以效率見長,比較成功的像明越彩色製版公司2006年的業務量都超過前兩年,只是以往為大印刷廠代工的生意,已經降到相當低的比例,取而代之的是自己業務出外找來的活,這些活不只是製版的活,有設計的、有印刷甚至印後的活,最大部分的是全線的服務,從設計作到印後,就像一家一條龍服務的印刷公司,原來配合的印刷廠反過來為明越代工。
好的製版廠以擴充規模來應付當前的變局,像科億彩色製版公司,於去年投資印刷機後,今年又遷廠擴充,昨天找科億製版的大印刷廠變成的今天科億生意的對手,以往科億一個月生產34件雜誌的製版活,現在部份雜誌的印刷活也由科億一起完成。
好的製版廠如大方彩色製版公司,不但和印刷廠合作印刷機的投資,接的活以整合服務為主,當然生產流程從印前到印後服務到家,甚至跨海到江蘇南通另外投資設計公司,開創新的市場機會。
這些多樣化服務的印刷公司當然也有印刷廠轉型而來,增加印前或印後,變成多樣化的印刷服務公司,重點在於業務自己爭取,自己沒有的服務才找別人幫忙,這些的改變不但搶走了其他同行的部份生意,讓無力改變的同行承受了無比的壓力。台灣印刷產業不再只是新技術帶來新生意模式的比賽「早起鳥」的競爭,而是大規模排擠小規模的侵略競賽。
最全面化的改變就是台灣的網絡合版業者,這些以自動化的流程改變印刷服務的生態環境,成功的一兩家業者已經擴充成「印刷產品百貨公司」,你只要經由入口網站就可買到少量的印刷產品,例如兩盒名片、五百張廣告單、兩百個印著你自己設計的手提紙袋、兩張你和愛人的擁吻的大型海報或立牌(你的照片放大後利用硬紙版裁切可以站立的廣告牌)、40本同學會精裝的紀念冊或是一個電木雕刻的圖章…,可說是什麼都賣,什麼都可以買。
這樣的改變確實讓傳統印刷的經營者無法想像印刷業的方向,這些新玩意的威脅造成心理的壓力遠超過經營的壓力。
看來印雜誌書本、印包裝盒都還有許多生意可作,就是利潤和以往相比實在無法忍受,實在無法用以往那樣樂觀的心情去經營,但是改變的門檻似乎不只是金錢而已。
台灣印刷產業和任何其他地方沒有不一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1. 客戶變得不懂印刷又不現實,只會要求質量,卻不願意為質量付費。
  2. 設計變得趨向個性化,印量越來越短,再版速度越來越快。
  3. 服務需求變得越來越多,以往印刷廠安心地印刷就能有好日子過,今天不幫客戶設計、拼大版、數碼打樣、上光、裝訂或快遞送到地頭,都可能會流失客源。
  4. 面對全面自動化的壓力,數碼印刷的威脅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這個產業沒有合理的利潤,可以用來準備購買應付威脅的競爭力。
  5. 網絡和數碼的影響變得無所不在,似乎再也無法用傳統印刷的邏輯去理解。
  6. 短印量的小生意變得越來越繁榮,卻沒有能力去分辨哪一樣值得投資,有幾十萬到上千萬的數碼印刷機。

於是,在台灣每一家印刷廠、每一製版廠好像都開始作頭手的「印刷管理公司」,專為聯繫並管理客戶的印刷活一條龍流程的服務單位,從設計、印前、印刷到印後,為客戶管理印刷的所有細節。如果自己的專長是製版,就用製版的特色來爭取客戶,沒有的就委託其他人服務,因為每一段的利潤太低了,只好積少成多。
但是真正的競爭還在地下進行,有些業者正想結合強勢優秀的製版和印刷的夥伴,一起來建立一個全自動的書版印刷中心,或是包裝盒印刷中心,從印前到印刷自動化取代大部份的人工,以網絡合版的自動化觀念,集中實力於較長的印件需求上。
如果你有機會參觀今年9月的台灣TIGAX印刷展覽會,國內就來了兩組考察團,大陸的朋友第一印象是這麼小的印刷展覽館,面積大約只有上海浦東展覽中心半個館大小,如果真有時間們細看各種產台的內容,你馬上會發現台灣印刷展呈現精緻、小而美服務與產品。吸引你的眼球的不是網屏、富士或克里奧的CTP,也沒有海德堡或高寶的印刷機可看;流程軟件部份嶄新印通的JDF版本,或是InkZone Loop可以幫助印刷機解決控墨台循環校正的特異功能都不會是你的重點。
你會看到展覽館的一個角落,熙熙攘攘擠滿了觀眾,原來是有一家網絡合版公司「卡之屋」的展台,台上有人活蹦亂跳的演出,展台坐滿了,周圍站滿了觀眾在聽講,如何在網絡上設計名片、賀卡和紙盒、紙袋?如何拼大版讓你的書一次可以只印200冊?一堂接一堂課教你不同的本事,如何做印刷的生意,不管是教你開個印刷網絡印刷公司,還是做個有一個網絡印刷廠的獨立業務員,教你如何指揮卡之屋印刷廠生產你客戶的產品…熱熱鬧鬧,每一個卡之屋的員工似乎很高興參與這一特別的盛會,大家笑口常開,觀眾也感染了印刷快樂的未來。
以上只是今天台灣印刷產業的剪影,CTP製版機一定會繼續安裝,照排機幾乎快沒有人生產了,但是印刷業的改變卻不是CTP的安裝數量可以解釋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