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導:2007年第十五屆台北國際書展昨天閉幕,雖然灑出七百萬的紅包刺激買氣,人潮依然再度流失。昨天書展基金會統計,六天下來的總人次是四十萬,比去年足足少了四萬人。買氣也隨人氣下跌,業者估計業績比去年減少一成。
讀書的客人變少市場變小,有許多理由,其中網路的影響最巨大,更嚴重的是中華電信局已經開始安裝從中繼站到每一家一戶的最後一里的光纖,沒有光纖的網際網路就已經能從線上聽音樂、看電視新聞轉播了,裝上光纖以後,「按需電影」恐怕要搶去第四台的電影頻道,因為現在你得在HBO開始播放電影的那一分鐘開始看,否則就不知道電影的前情,如果有按需電影你不但隨時可以開始看你想看的電影,中途還可以按需休息,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電影都會放在網站上等你來看,準備賣錢。今天第四台的電影頻道已經佔據了許多人一天下班後的許多小時,有了光纖以後,時間可能只會更多,問題是還有更多的花樣,像線上遊戲、賭博、色情…都會因為光纖的頻寬變得更吸引人,搶走更多出版社的客源,所以,出版社的威脅也就更嚴重了。
據說,現在台北各大出版社正窮於應付平均高達60%的退書率,已經開始了一個壞循環的開始。由於,出版社向書商通路採取「月結一個月」的慣例,也就是出貨給書商後第二個月底向書商收錢,書商付錢時將前一個月書店退回來的書,和退書的款項扣除後付錢給出版社。60%的退書率可以想像成出版社四月份出貨100本給書商,本來期望五月底收到100本的書款,但是因為前幾個月出貨的書有60%被退的關係,所以只能收到40本的書款,為了應付營業額大量下降的困境,出版社加緊增加出版的效率,乾脆一各月出版200本讓每各月的收入和以往20%退書率的時候差不多。
問題是市場上買書的人已經變少了,新的出版模式勢必導致更高的退書率,惡性循環的一旦開始,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其結束的時候有多麼的難看,但是還沒有人可以想出好的對策﹖
許多大出版社都嘗試按需印刷的出版方式,甚至聯合線上已經有為自己想出版的人,出版兼印刷書的服務,但是正式書的出版還是無法應用數位印刷機的優點,最重要原因還是成本太高,或者是今天傳統印刷書的成本已經夠低了﹖
看看國外POD按需印書最成功的Lightning Source,她和全球 4500 家出版社合作,存有 50 萬本書的數位版本,平均每月印書一百萬本,最驚人的是平均每一張訂單僅有 1.8 本的印量,如果台灣有這麼大量又這樣短版的印刷服務模式,應該就是避免上述惡性循環終點出現的解決方案。
出版社第一刷只要印足夠推廣市場的量就好了,其他等到賣出以後再印,如果預到哈利波特或是達文西密碼這樣的優秀暢銷書,可以立刻採用傳統印書的方法也不會太遲。聽起來真是多麼美麗的書出版新世界。
有哪些條件必須滿足才能走進新世界呢﹖
-
出版社得先將內容數位化,不能像今天出版社保留文本(TXT)檔案,請編輯用InDesign或QuarkXpress排排版就算是數位化,這樣只能應付傳統的印刷流程而已。何謂「內容數位化」﹖就是將一本書的電子資料變成內容資料庫的形式,可以依照需要轉換成網頁或是傳統印刷或是數位印刷的格式。
-
有一個數位印刷機服務單位,可以像Lighting Source這樣有效率和低成本的單位幫你印書,印一本也沒關係。想像一個月印刷、裝訂和管理100萬本的機制,一定是沒有人手介入的全自動機制,否則就得用很多人很多設備才能完成任務。
第一點是必要條件,第二點是充分條件,如果這樣的機制不早一點成立的話,說不定台灣人得開始學習簡體字,以後你想看新書就得託人到大陸去買了。你聽過上海發行量最大的「故事會」週刊,透過中國郵政發行全大陸,每週300萬份嗎﹖大陸市場規模相對台灣市場來說是非常巨大的,肯定比台灣市場晚很多很多年才會走到這樣惡性循環的終點。
希望這只是危言聳聽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