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印前市場的異數-不用業務員的「明越製版」
  呂理哲 October 30, 1997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一個沒有業務員的製版廠,如何在兩年內從手工製版轉型到100%電腦作業,年年持續成長,甚至成為所有輸出機、CTP廠商第一個爭取的目標。是洞燭機先的經營策略?還是幸運地搭上了新潮流的順風車?

陳老闆伉儷在他們的客廳裡,分享他們這兩年多的經歷,彷彿給筆者上了一堂製版廠的經營管理課程。

1996年陳老闆夫婦決定將土城的傳統手工製版廠,遷到即使當時也是製版業的兵家重地-中和。剛參觀完TIGAS第一次展出全開的輸出機之後,陳老闆懷抱裡的鈔票「燒燒的」,各種設備的廣告DM則冷冷地擺在眼前,考慮著如何在這自己熟悉又陌生的江湖裡,安身立命?

顯然當時的決策奠定了明越今天成功的磐石。

兩年多前全開輸出機才剛開始,電腦製版流程也還算是萌芽階段,菊對機不但比較成熟而且只有1/3的價格。但是英明的陳老闆,思考當時明越的處境,一個電腦製版的新兵,理應跨前一大步,利用新又大的設備來弭補起跑較晚的弱勢。

最新的設備,連供應商的支援都還沒完全成熟的時候,所有員工上下只有一心一德,一邊摸索,一邊在職訓練;轉型過程中不論軟硬體方面,確實也遇到了幾位貴人來相助。

「前六個月完全是手工在養電腦。」老闆娘巫小姐平淡地說著,當時如何沒信心,不敢告訴客戶「稿件輸不出」;如何手工稿交件後,繼續用電腦練習重做…

「現在我可以從師傅解釋問題中,就找出問題的不合理的地方。」老闆娘微笑著,顯露出其堅毅不拔的果決和條理分明的邏輯能力。

上千萬的投資在一年內就回收了,第一台全開機的產能反而因為引進第二台以後更加忙碌。究其原因,方知陳老闆的「成功方略」是成功的。

「一台設備這麼多錢,不餵飽它,怎麼賺得回來呢?」陳老闆一邊回憶一邊解說他當時的策略:

1) 明確鎖定「輸出」到「製版」這一段作為明越的營業項目,絕不逾矩。

不承覽一般廠商偏好高營業額的全套印刷業務,因為流程長,「輸出」到「製版」這一段只佔其中的一小部份,豈不是違背了餵飽寶設備的原則?

2) 標榜「專業代工」

明越為同業解決「趕件」的困難,同業大可放心技術好的明越不會去挖她的客源。明越甚至以沒有業務人員為號召。

有了成功方略,輔以合理的管理,穩定的班底;加上傳統製版的背景,了解後續加工作業的「眉角」(台語-關鍵),確實補強客戶對印後流程認識之不足,摺紙、裝訂….種種印後流程其實都影響一本刊物的品質。

儘管印刷大環境改變迅速,目前雖然不景氣,對明越似乎影響有限,最近又添購了一台菊對機呢。

陳老闆伉儷一致認為這行業的裂縫已經露出端倪,現在已有一、兩家同業出了問題,到了年底還會嚴重些。製版廠如果設備不夠多或人員不足,不能趕上客戶「明天來拿」的需求,生意一定減少;業務一少人員更不容易增加,壞的循環就跟著來。像只有一台設備的打樣廠幾乎無法維持的道理相同。明越目前有兩套Avantra 44、一台Scangraph Othello菊對機、三台分色機Celsis-6250Fuji330Scitex EverSmart

明越目前可是順風揚帆,別的同行追業務都來不及。陳老闆則好整以暇泡茶聊CTP,他倒可以分析各家CTP推銷員說辭不合理的地方,以及立論矛盾的理由。這可是各家業務員的想聽一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