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 的創辦人之一 ,John Warnock,在 1984 年前用 PostScript 語言,手寫了一支程式,建構所得稅報稅表格,然後放進當時蘋果電腦 LaserWriter 試印,結果花了 2 分 45 秒才印出來,蘋果電腦當時的總裁 Steve Jobs(也是現任總裁)說,不能花這麼長時間才印出一頁來。
Warnock 就開始在 PostScript 語言上構思,把基本的圖畫程式單元取出,用另一種語法連接,使程式扁平化,於是再次試印所得稅表格,結果只花了 22 秒。這樣把圖畫梆在一起(Graph Binding )的做法,就確定了 PDF 的理念,以後依此創制資料格式,使文件的每頁獨立,除去 PostScript 中條件運算指令,就成了 PDF。
但 PDF 直到 1991 年才公開推出,當時推出的是用 Carousel(遊樂場的木馬轉盤)的名稱介紹後來改名的Acrobat(雜耍),用意在使文件能網路上傳遞,接收端不需要用製作端的軟體,也能維持原文件的式樣與字體。這個目標,今天己經有了相當的成就,不再需用紙張影印來傳遞文件。PDF 發展到高檔印刷上,則是最近幾年的事了。
以上的記述,是去年十二月十七日Seybold Report 對 John Warnock 專訪提到的,即使好東西,也要醞釀一段很長的時間,市場才慢慢接受。Acrobat 推出的當時,深信會立即普及為大家所接受,結果大失所望。至於把 PDF 用在出版印刷上,Adobe 起初就未敢奢望,原本就以辦公室文件為對象的。
Warnock 在專訪裏提到另外兩個重點,一個是用 PDF 做按需印刷,一個是 PDF 與 XML 的關係。Warnock 認為,出版界雖然是動作遲緩的動物,終會逐漸採用 PDF,網路書店會有 PDF 檔,讓讀者看過再買,而正式傳統的出版刊物,也會移轉使用 PDF ,因為網路是個強大的傳播媒介,印刷一本書、儲存一本書,所費不貲。所以,以後按需印刷會成為印刷出版的常態,只有需要的時候才印一本,而不是現在把按需印刷當成是額外的動作。
至於 PDF 與 XML 的關連,像是把 PDF 完全以 XML 語法撰寫,Warnock 則認為沒有必要。因為 XML 版的 PDF 既不能使系統安裝簡化,也不能使檔案縮小(反而可能增大),更不能讓原有的問題減少,唯一的好處恐怕只是好聽:全用 XML 了,但這無補於問題的解決。
PDF 與 XML 結合的基本問題,還在資的結構上。XML 單線階層的結構與組織,不足以含蓋 PDF 的資料,因為 PDF 的圖畫結構不是單線的階層,至少需要圖畫的本身與其邏輯組織兩種資料,這兩種資料成樹狀結構而且相互指引,XML 的語法實在不能描述。
Warnock 顯然對 Adobe 與 PDF 發展到今天,感到十分滿意,因為當初僅想寫個軟體,藉以賣幾台列印機,但時機與運氣讓他走到今天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