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業需要革命?上週在芝加哥的 Graphics Expo,業界著名顧問 Joe Webb 博士,以印刷業革命為題作專題演講,吸引了不少與會的人。Webb 從印刷業的現況,談到改革的需要,談到要「革命」哪些地方。至於是否真的革命?Webb 說歷史會告訴大家,革命是巨大而真切的改變,僅僅更換印刷設備,算不上革命,等到印刷業一旦找到了新的角色,而且能長期獲利,那才算「革命成功」。Webb 的資料雖以美國為主,歐亞地區未必有同樣的模式,但不無參考價值。
美國的印刷業從 1995 年到 2000 年,銷售穩定、利潤成長,年銷售值約在 1100 億美元上下,而年利潤也在 2000 年第一季達到頂點 127 億美元,但從此以後就急轉直下,銷售值降到 950 億美元上下,而利潤也在 2001 年第四季降到最低點的 26 億美元,雖然今年第一季成長到 45 億美元,但距 2000 年的輝煌時期仍有一大段距離。在印量方面,消費性雜誌印量增加,是唯一正面的統計;B2B 的印刷仍然薄弱,明年或可望回升;科技類的廣告,印量持續衰退,而且可能永不回升;型錄,仍在尋求多樣媒體如何混合出版。35 歲分隔是另一現象,也就是 35 歲以下的人慣用數位媒體,而不用印刷媒體。以上這些就是目前印刷業的一般現狀。
如今的印刷業,價格與成本的壓力,仍為市場促銷的考量因素,另加無法控制的成本持續上漲,如郵費、紙張、運輸,更使印刷處於不利的地位。印刷與所謂的新媒體,究竟有什麼差別、印刷傳播究竟有哪些優勢?據調查統計,大家認為印刷刊物比別的傳播方式「更具權威」,但「權威」兩個字是否抵得過印刷的製作成本,值得商榷。另外從就業人力的減少,也可以看出印刷業的走勢:如果以 1994 年為 100,現在從事各類印刷的人力約在 85 至 94 之間,而從事印刷服務的人力則降到 65 以下。從事出版業的人力就較穩定,雜誌業仍能維持略低於 100,報紙與書籍的出版人力下降到略低於 90。創意就業人力就比印刷好多了,最差的是照相服務,但仍在 95 以上,其餘如 DM 設計為 100,廣告設計 108,美術設計 135,公關服務 138。
在今後的十年裡,經濟、社會、技術各方面會有更多的變化,來影響印刷的運作。那時候,今天商業化印刷的方式將會消失,今天市場區隔的方法也不復存在,投資報酬率也將無從計算。但另外看新媒體,現有 75% 的美國人上網,每週平均上網 12.5 小時,而且持續延長。從商務活動看,網路對傳統商務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以去年為例,消費者在網上搜尋到商品、然後到實體商店去購買的金額,就高達 1800 億美元,而消費者直接在網上消費的金額僅有 1065 億美元,也就是消費者在網上每消費一美元,會利用網上搜尋的結果,下網再消費 1.70 美元。這種網上搜尋、網下消費的趨勢,快速成長,至少 15% 的零售業受其影響,這使傳統的印刷交易方式,在基礎上開始龜裂。
印刷業過於保守、不想改變?也許是的,但幾十年來印刷技術也作了相當多的創新與改變。例如從凸版印刷轉為平版印刷,從鉛字排版轉為照相排版、再轉為桌上排版,從照相分色轉為掃瞄分色,接著數據化使用工作站,圖文整合全頁底片輸出、再轉為 CTP 輸出,然後有了數位印刷,出現了數位彩色、可變印紋的等新功能。印刷業在 1980 年代後期,曾是高效能的典範行業,當時平均個人產能指數為 80,印刷業就高達 95,經過十幾年的變化,平均產能指數已接近 115,印刷業僅增加到 105。所以 Webb 肯定的說,印刷業的問題在生產力,降低成本、提高輸出產能,是必須去做的事。
最後 Webb 提出了印刷業者要獲利的清單:內部產能的有效利用,正確的產品組合,足夠的電腦設備投資,避免過剩的設備,良好的存貨管理,有效的銷售管理,別把印刷營運的利潤浪費到行政上去,別讓銀行來經營你的作業。除此而外,Webb 提議要認真考量每一項細微的固定成本,務使減到最低,同時剔除全部負擔,沒用的設備、債務、冗員、過長的流程都應除去,一些「我們一向如此」、「這裡不興這個」的保守心態,也要除去。
Webb 用「醫生、救救自己」來比喻印刷業者如何與人競爭。他說,製作優良印刷品的技術,每一印刷業者都能獲取得到,因為這些技術已經融入了運做的軟體,這讓大家可以站在平頭的起點競爭。印刷設備固然不能有過剩的產能,但正確的抉擇、專業能力、與安裝技術,永遠可以過剩不嫌多,而優良的管理與激發的創意,並非每人都擁有。所以,他把「革命」用三個關鍵詞代表:創新、管理、生產力。
Joe Webb 博士演講大綱,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