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且聽 Donnelley 說
  那福忠 September 10, 200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Seybold 研討會將於 9 月 11-14 在芝加哥與 Print 2005 同時舉行,R.R. Donnelley(紐約證券交易代號:RRD)媒體製前技術總裁 Mary Lee Schneider 為主要演講人之一,以「知識與資產:最該在意什麼」為題開場,內容著重未來走勢,所以在講前先透露出來。Donnelley 為近年轉型成功的印刷業者,由以前的印刷作業,轉型加值成為傳播服務業,卻仍維持其印刷的優勢,現有員工四萬三千人,分佈美、歐、亞洲。Schneider 說,現在全面數位化,就可以把每一不同的作業環節連接在一起,因而大幅度減低成本,這就是今天的焦點。

   現在的人做事都得更有效率,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工作,所以自動化是關鍵,老的工作習性必得除去。我們的顧客也在改變,他們不再對市面上零星類似產品感興趣,這些產品也許能幫助解決一時燃眉之急,卻不能一勞永逸,他們感興趣的是重新架構一個持久運作的工作流程,不是把新的零件加到現有流程裡去。所以重點不在技術與工具,而在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的結構裡,是否要把數位資產管理 DAM 納入?Schneider 根據她的經驗,把 DAM 的正負面告訴大家:如果許多影像要在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地域、重複使用,那以 DAM 為基礎的工作流程可以維繫市場的一致性,也可以維持品牌;另外像製造業,也需要資產管理資訊來規劃製造程序,所以要把數位資產管理與製造系統連接。但建構一個龐大萬能、連接所有資料庫的 DAM 系統,就可能止於展示,因為設計一個每個人能抓取每一筆資料的系統,不但在系統分析上可能陷於癱瘓,更沒有辦法估算投資回報。

   Schneider 對現在正熱的詮釋數據或元數據的 Metadata,也提出了她的看法,認為僅在能估算出價值的地方,才需要 Metadata,否則非常容易在不知覺中浪費。如果能在制訂 Metadata 前知道會用在哪裡、與別的 Metadata 如何互動、可得到些效益,那就可以去制訂,否則就不必了。

   至於如何取得 DAM 系統,自己製作、到市面上買現成的、或找人製作?她說每一種情況都有其優勢,要看實際需要而定。例如一家大圖片庫,以出售百萬幅圖片為主要營業,而且圖片沒有時效性,那最好的辦法是自行開發好用的專屬 DAM 系統。如果數位內容快速變化,自行發展就不太合適,反而不如與 ASP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vider) 合作,把內容交由他們儲存兼管理,不但可應付快速的環境變化,在費用上也較自行發展、不斷更新來得節省。

   談到明年的趨勢,Schneider 提出三的方向。一是每一個人都是出版人,雖然未必製作出傳統的出版品,像是出一本雜誌、或一本書,但每個人都有信息傳給特定的人。製藥業者當然不是傳統出版業者,但藥盒上的資訊、盒內醫師的指示,未嘗不是出版,而且是複雜的出版作業。信息的傳遞越趨向數位化,會出現更多的工具,來滿足這一數位出版革命。

   二是從頭到尾的工作流程,制訂方向將來至營運與採購部門,而非傳統的來自技術部門。企業越來越清楚哪些自己要擁有、哪些可外包給別人,根據這個原則,企業會發展出成功與失敗的營運模型,再與專業知識結合,制訂自己的工作流程。三是全球化,外包在我們這一行業來得太遲,可是數位化使整個工業位移,凡是能在你的樓房外做的事,全球哪裡都可以做,而標準化是全球化的推手。

   我們這一行業要爬升到上一層級,會是什麼樣、要怎麼做?Schneider 直接了當的說要擴展才能生存,企業必須從傳統的營運向上、或向下兩端移動,Donnelley 大膽的把影像移向數位化,對重複在多種媒體使用的圖片,在成本控制上收到極好的效果,使 Donnelley 成了全球最大的影像處理者之一。今後五年,會有更多生產工作外包國外、陸續有標準化作業程序的制訂、標準化作業的軟體亦與之搭配,這些基礎建設,將把我們帶進上一層級。

   自動化的投資,絕對必要,你不擁抱它、它就掐住你。但自動化投資不是從別的流程拿一段拷貝,而是要有前瞻的眼光,清晰看到未來的改變,這是一大挑戰,你可以因此改變、也可以因此消失。自動化投資的最大成敗因素,不是財力也不是技術,而是人,尤其是拒絕改變的人,因為自動化的工作流程,迫使他們的工作習性改變,這正是他們所恐懼的。

   忙了一天工作完畢,發現唯一維持不變的是:又出現許問題需要改變。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