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 POD 的 Print On Demand,意指需要的時候才印刷,不必預先印製儲存,節省印刷費用與儲存空間。美國有不少以 POD 為名的出版社:AuthorHouse、iUniverse、Trafford、Xlibris、PublishAmerica,專門替作者出書,任何人有著作想要出版,都可以把電子稿交上去,依服務項目的多寡,支付 400 到 1500 美元,就可以出版了,只是出版後並不印刷成書,先在網上出售,有人購買才印製成書,這也是 POD 的最初概念。當然這個概念來自數位印刷,因為印刷的單位成本固定,在短印量時效上,優於傳統印刷。
與傳統出版比較,立刻就看到 POD 出版營運概念的不同,傳統出版對著作精挑細選,新進作者不易踏進,POD 是來者不拒,極力吸收新進作者。傳統出版社需要大批印製,先要支付印刷與儲存費用,直到大量銷售之後才能回收,而 POD 出版社正好相反,以收取服務費為主要營收財源,所以不論著作內容優劣,多多益善。POD 出版社固然可與作者分攤銷售利潤,但這類未經挑選的著作,出版社自知真能銷售的數量少之又少,所以並不盡力推銷。
但 POD 出版社也多會提供推銷服務,只要作者支付額外費用,出版的書就會放到各大網站書店、甚至印刷成書放到實體書店促銷。但實際情況並非不樂觀,POD 出版已被貼品質不佳、參差不齊的標籤,網路書店亮相有如櫥窗,用途有限,各大實體書店更不願意擺出 POD 的著作,甚至書評、媒體也很少評估報導這類書籍。這好比有一所「容易大學」,誰都能進來唸,課程非常容易,只要繳學費就能拿到畢業文憑。POD 出版的著作,就好像是「容易大學」的畢業生。
幾年以前,Xlibris 慶祝支付一百萬美元的版稅給他們的 POD 作者,因為在一年以內出版了七千本書,銷售了三十萬本,聽起來似乎誘人,但仔細一算,每本書的作者平均僅分得 149 美元。再把整個流程合到一起,數位印刷的零售價格高過五成,使的銷售不易,加上編輯製作的草率,甚至劣質的內容,構成一幅不怎麼美麗的圖畫。底線是:要成為一個獲利的作家,就別依靠 POD 的出版方式。
以上的分析評論,說明了網路出版的一種現象,POD 不過是工具,只是用在不太恰當的地方。POD 多與數位印刷連在一起,其實傳統印刷照樣可以在特定的情況作為 POD 的工具,印刷技術無論傳統與數位,都已成熟,就看怎麼運用。記得有一位業界朋友說過,網路有如速食、而印刷則為精緻美食,兩種食物各有風味。以 POD 為名的出版,也發揮了不少功能,只要認定這是速食、不當作美食就行了。
POD 熱絡了好一段時日,尤其在印刷上有成功的實例,像是美國的 Lightning Source,每天印製的五萬本書,來自兩萬七千張訂單,每一訂單平均還不到兩本書,成為全球最大的 POD 印書工廠,唯上游出版界對 POD 的期待,卻遲遲未能實現。Seybold Report 最近刊出一篇評論,指出 POD 僅是一種印刷技術,是經濟有效僅印一本書的技術,既非奇蹟,更不是出版革命,要把熱門話題與實際情況分開,才能認清 POD 的正確運用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