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網站 NYTimes.com 在預期之下,從本月 28 日起終止 15 年的免費閱讀,每四周收費 15 美元,一年收費 195 美元,包括手機閱讀用的專用軟體。用蘋果 iPad 閱讀,每四周收費 20 美元,全年 260 美元。如果電腦、手機、iPad 都可以使用,每四周收費 35 美元,全年 455 美元。訂閱紐約時報印刷版的讀者,可以免費數位閱讀。
至於不願付費的讀者,紐約時報也網開一面,每月仍可從網站免費閱讀、或觀看 20 篇報導,使用手機與 iPad 的讀者,則無限制免費閱覽主要新聞類 (Top News) 的報導。另外藉網誌、社群網路如 Facebook 與 Twitter 連結到的文稿,則不受收費的限制。從搜尋引擎如 Google 連結到的文稿,每天以五篇報導為限。對僅想瀏覽一下紐約時報網站的人,可以進入網站的首頁,以及每大類新聞的首頁,不收費用。
報紙網站修築收費牆 (Paywall),試圖抒解財務困境,利弊得失業界談論已久,不再贅述。去年紐約時報宣佈網站收費的政策,就提到以計量的方式收費,在一定限度內免費,超過限度才要收費,類似倫敦金融時報的作法。當時就有人認為紐約時報不算是修築收費牆,只能算是收費門(Paygate),牆是死的,門則能關能開,紐約時報至少開了一個門縫。
上圖是資深數位媒體專家 Steve Yevington 用來分析網站流量的模型,橫座標是訪客次數,縱座標是訪客人數,曲線的左側訪客非常多,但次數很少,然後訪客驟然下降,趨向平穩之後,次數緩慢增加,直到曲線右側的凸起,訪客增加、次數也增加到最多。這一模型解釋了訪客的行為,曲線的左側是過路訪客,多為從搜尋引擎或別的網站轉來的,人數雖多但多半不會再來
。曲線中段為正常的訪客人數,分佈於不同訪問次數。但曲線的右側代表忠誠的訪讀者,人數比正常訪客多一些,但造訪的次數則非常頻繁。
這位媒體專家說,如果修築一道付費牆把整個網站團團圍住,就會把大多數訪客擋在牆外,過路訪客幾乎不會付費,曲線中段的訪客或許有少數人付費,真正付費的僅以曲線右側的忠誠讀者為主,從網站整體來說,付費的人僅佔少數,倫敦泰唔士報網站就採取這樣的付費方式,結果訪客人數大幅度減少。正確的解讀曲線,就應該從左側人多的地方開始,設法讓過路的訪客變成常客,最後成為忠實讀者,半開的收費門就是好的作法。
大家把網站收費一律稱為收費牆是錯誤的觀念,這位媒體專家以去年底宣佈收費的美國 Augusta Chronicle 報網站為例,就說不是收費牆,因為這個網站:
Steve Yevington 認為這樣的設計雖然不完美,像是仍用 Cookie,但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已經夠好了。
十五年前,哈佛大學商學院 Clayton Chritensen 教授發表了「破壞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理論,為企業界廣泛研議應用,以求在變動的大環境中存活。其中談到「非顧客」,就是還不是顧客的顧客,因為「不是顧客」的人數遠遠多餘既有顧客的人數,所以要設法把還不是你的顧客變成你的顧客。網站的過路訪客,既然來了,也算是半個忠實讀者,怎麼能輕易放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