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照射產生光與熱,取之不盡,在晴朗的熱天,太陽照射每平方公尺的光滑平面,約有一千瓦的能量,問題是怎麼採集。太陽電池的吸光板,是最常見採集能量方式,吸光板的基本原理,是把太陽的光、轉換成電,即是所謂的光電效應 (Photovoltaic Effect)。吸光板的材料是矽半導體,陽光照射有一部份穿透、一部份反射,而另一部份則為矽半導體吸收,受到光線的刺激,半導體內的電子開始鬆動,加以電場引導,鬆動的電子就開始流動,成為電流。所以太陽照射就來電,太陽下山就沒電,當然可以用電池來儲存備用。
夏日炎炎,太陽雖然下山仍是悶熱,原來陽光白天照射地面,一部份被地面吸收的熱能,在晚上釋放出來,所以仍感覺到熱,但太陽能電池僅能吸收光線,轉換為電能,卻不能吸收熱能轉為電能,這一教人覺得可惜的現象,現在有解了。就在上週,美國愛達荷國家實驗室 (Idaho Nationbal Laboratory) 發表研究報告,說與業界學界共同研發出一種便宜的能源技術,可以印在軟性材料上,而且天黑之後仍能製造能源。這個技術,是把導電的金屬線製成極小的螺旋方塊,連在一起放在膠布上(如圖、點選放大),作為採集熱能的器具,估計可以採集到 80% 的太陽能量,而現在的太陽電池,僅能採集到 20% 的太陽能。
上面說的螺旋金屬方塊,形狀有如天線,而且小到奈米程度,僅有頭髮粗細的 25 分之 1 大小,研究人員稱為奈米天線 (Nanoantenna)(如圖、點選放大),所接收的信號,就是太陽的熱能、也就是紅外線,包括太陽白天照射地表、晚上以紅外線的型態釋放出來的熱能。奈米天線雖小到原子層次,但仍舊是天線,依天線的原理與紅外線頻率產生共振,製造交流電流。
這一技術所以會運作成功,當然是拜奈米科技之賜,奈米技術把東西越做越小,而且發揮各種特性。奈米天線日夜都能運作,效能較目前的太陽能電池大幅提昇,研究人員期望找出更好的組合與製造方法,把奈米天線製成一卷,好像現在的保鮮膠膜、或是鋁箔紙,才好廣為應用。目前已經能在六吋大的材料上,印製 1000 萬個奈米天線。
研究人員很興奮,認為這一奈米能源技術,將來很可以替代目前的吸光板,因為吸光板主要用矽的半導體作材料,不但供應少、價格高,還要塗抹有害的材料來提升效益。奈米天線就沒有這些缺點,可以使用多種導電的材料製作,而且很容易印到薄軟如塑化的材質上。為了快速製成成品,研究人員構思用便宜的現成材料製造,希望便宜到低價位地毯的價格。至於應用的地方,那就多了,可以用到手持電器給電池充電、安裝到住家房頂供室內照明,甚至進一步與布料結合,做成自動發電的衣服。
新技術總會想到以後怎麼樣的廣為應用,但從實驗室走到商場,並不那麼容易。奈米天線在製造上或許較為簡單,但如何儲存與傳送所產生的電能,仍是一大挑戰。紅外線固然可以產生交流電,頻率卻在原子的層面,高達每秒鐘 10 兆次,而我們用的電器每秒鐘僅需 60 次,研究小組正在研究降低頻率的方法,並且轉換成直流電可以儲存到電池。研究小組,已經有多種能源轉換技術申請專利,成員仍然樂觀的認為不出幾年,新一代的太陽能採集方式,即將普及問世。
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地球上不能補充的能源即將耗盡,日後必會有更多的研發打太陽的主意,更方便的技術來採集、轉換、儲存、傳輸太陽的能量,奈米科技也必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