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七點報新聞
  那福忠 November 30, 2009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在數位時代,許多傳統的行業,都被其網路對手逐漸替代,以新聞業為例,傳統的報紙受害最深,傳統的電視新聞,仍需主播面對鏡頭播報,所受的衝擊似乎不大。但也別太高興,誰又知道下一波不會輪到電視台?美國位於芝加哥西北大學的「智慧資訊實驗室」(Intelligent Information Laboratory),由國家科學基金會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資助,正在研究一個稱為「七點報新聞」(News at Seven) 的計畫,不需主播、不需攝影棚,照樣播報有水準的電視新聞。

   右圖(點選放大)就是「七點報新聞」的畫面,當然是電腦製作的,兩名播報員也類似卡通人物,但這是高度人工智慧的運用,絕非遊戲或電玩。播報員播報的新聞內容,非但不是由人工撰稿、合成語音唸出來的,也不是從網路搜尋單篇新聞稿、由播報員照單唸誦的,而是由電腦從網路收集多篇同一新聞的報導,經分析內容,取得適當的背景圖片,重新組合而成的原生內容。

   只要略懂電腦的基本運作,就不得不對這一系統的文字組合機能嘆為觀止。除了組合新聞,還能製作評論,像是影評,也能從各個體育運動的計分板擷取資訊,撰寫一篇體育報導。嫌報導過於生硬,系統還能把智慧與幽默注入內容,增加輕鬆的一面,甚至播報員還會隨播報內容變換臉上表情。播報員有如電玩裡的角色,可以改頭換面,男女老少、神仙鬼怪均無不可。智慧資訊實驗室主任 Kristian Hammond 說,他的團隊所發展的系統,要有新聞記者的思路。

   本文後面有一段影片,展示有兩名播報員評論「守護者」(Watchmen, 2009) 這部電影,一個說電影的音樂最好,另一個不同意,說是一部最忠實原著漫畫的電影。影評由兩人互動,與我們在電視裡看到的一樣,所以不是網上找一篇影評唸的。互動的影評是怎麼來的?Hammond 教授透露說,先掃瞄網路上有關「守護者」的圖像、影視、資訊,讓兩名播音員起個頭,再從網誌、影評的文章、Twitter 擷取一兩句話,再連在一起,成為互動對話。

   為了把幽默感加到合成的語句裡,Hammond 教授先從漫畫裡的趣味做起,有些人認為把電腦弄的人模人樣不是什麼正道,有點不倫不類,但 Hammond 教授說正好相反,他先從瞭解人類的行為開始研究,人在什麼時候、為什麼會覺得有趣、會發笑,然後才把瞭解的結果與電腦結合。這當然是高難度的工作,目前電腦製作的漫畫影視,至少有一半抓不到趣味重點,所以漫畫作家現在還不必擔憂。

   但體育記者就恐怕要開始擔心了,電腦從網路各處計分板搜尋到的資訊,很容易組合成一篇體育報導,內容與結構,不下於有水準的體育記者,只是屬名「作者:電腦」。「七點報新聞」所以成為高難度的人工智慧,就在對文詞的機動製作,網路掃瞄、分析內容、組合成句、即時播出,不需事先預備。這一機制,可以用在個人,也可以用在機構,對無力負擔攝影器材、播報人力、內容著作的機構,「七點報新聞」應該是省錢、容易、真實的答案。

   一天播報 24 小時、一禮拜 7 天,主播從不休息,不需換衣服、做頭髮、化妝,更不必支薪水,對電視台的老闆應該有很大的吸引力。至於明天的新聞主播是否來自網路空間,那就「等一下、別轉台」。

   以下 YouTube 是國家科學基金會製作的短片,有「七點報新聞」實例,與 Hammond 教授的解說,片長 4 分 40 秒,建議讀者觀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