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在未來四十年中,全球 80 億人口有 20 億陸續從農村進住城市,有 20 億中產階級的所得四十年來仍在原地停滯無法增加,另有 20 億人窮一生的努力把每天 10 美元的工資提升到 20 美元,剩下的 20 億人仍舊居住窮鄉僻壤,過著困苦的日子。至於四十年後是否比今天更好、更幸福?那是主觀的感受,就看你屬於哪 20 億人了。
氣候變化的影響在 2040 年以前還不嚴重,與前工業時期比較,2012 年的溫度升高了 0.8°C,到 2052 年就會升高 2°C,到了 2080 年就會超越 2°C 的臨界點,升高了 2.8°C。這時候地球進入危險的前期,各國領袖聚在一起開會,各持己見,爭吵怎麼做最安全,也就是怎麼做傷害最少,天氣問題變成了政治問題。
眾多的科學文獻都支持溫度升高的兩極化後果,乾旱的地方越乾旱,多雨的地方雨越多,強風暴雨酷熱接踵而來,海裡的冰山、陸地上的冰河同時溶化,海平面上升,海水變酸。氣候的驟變固然影響全球,各地區的應變能力與感受仍有不同,中國與美國幅員遼闊,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受到的損害較小,幅員小的國家沒有這樣的條件,受到的損害大為增加。
溫度升高也不完全是壞事,藉著大氣層裡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會把農作物與森林的生長地帶推向高緯度,把原來貧瘠嚴寒地帶,轉換成可以耕種的良田,而經濟生態也會跟著移向兩極與山坡,至於遷徙的細節與範圍,目前沒有人能預測。現在唯一能預測的就是太平洋的島嶼,如果海平面漲高一米,這些島嶼就會被淹沒,預測 2052 年海平面會高出半米。
Randers 教授強調今後四十年變化的主觀感受,以他自己為例,他住在寒冷的奧斯陸(挪威的首度),每年從十一月中到來年三月中,都是零度以下的嚴寒天氣,一米厚的積雪,在城市北邊的松林月光下滑雪,是一大享受。但在過去二十五年,奧斯陸的氣溫升高了 2°C,滑雪期從四個月變成兩個月,另外兩個月的雪地變成溼地。對愛好滑雪的人固然是損失,但對松林附近的農民來說,卻是一大喜訊。
明天會更好?或說四十年後會更好?Randers 教授從兩方面說,在物質上會比今天好,但從心理上可能不會。因為除非我們有足夠的知識,世界強國又能付出龐大的資源,來共同阻止地球暖化,未來才有希望,否則 2052 年會是一個灰暗殘忍的世界。當然,用今天的優勢來權衡四十年後的世界並不公平,那時候的人自會主觀決定生活是否滿足,與最近的過去比較,明天是否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