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照片是怎麼來的?當然是模擬的,但不是想像,是根據所知的動物醫學製作的。製作人叫 Nickolay Lamm,25 歲,是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年輕人,雖然唸的是商學系,卻對藝術與科技的結合有興趣,他說人是視覺動物,所以用藝術創作了無法展現的事物,像是把無線網路 WiFi 變成圖畫,十萬年以後人類相貌的改變(電視已經播出)。
貓眼看人,是他最新的作品,是根據許多醫學知識,揣摩製成的。大體來說,貓的視野角度約 200°,人約 180°。貓在夜間或暗處的視覺高出人類六倍,主要是視網膜的桿狀細胞比人類多,加上橢圓形的瞳孔,較大眼角膜以及絨氈層,晚上遇到強光照射眼睛會發光。正常人的眼睛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三十至五十公尺,貓僅能清楚的看到六公尺。
(對貓來說,距離遠了一點。取自 nickolaylamm.com,可點選放大)
眼睛的視網膜好像照相機的底片,或數位照相機的感光晶片,有以億計的感光細胞,把外界的光線轉換成信號,經視神經傳到腦子,腦子再把信號組合成影像,我們就「看見了」。感光細胞有兩種,錐形細胞 (Cone) 與柱形細胞 (Rod),各有不同功能接受從 400nm 到 700nm 波長的可見光。(nm 是 nanometer、為十億分之一米)
錐形細胞敏感度低,需很強的光線才能反應,相反的柱形細胞敏感度高,微弱的光線也能反應,所以錐形細胞用在白天或光線很亮的地方,柱形細胞用在夜晚或黑暗的地方。但人類的錐形細胞數量很多,約 1 億 200 千萬個,而柱形細胞僅有 600 萬個,這樣的匹配,就讓我們白天看到鮮豔的清晰影像,晚上僅能看到灰暗的影子。
我們這位藝術家為此特別請教了賓州大學獸醫學院 (Penn Vet),原來貓的柱形細胞多過錐形細胞,在明亮的地方感應到的光線不夠多,所看到的景象色彩不夠鮮豔也不夠清楚,但在黑暗的夜裡,卻能快速接受光線的感應,看到更明亮輪廓更清晰的景象,如下圖下半部,上半部是人眼看到的同一景象。
(夜間偷襲,貓比人靈光。取自 nickolaylamm.com,可點選放大)
柱形細胞的快速反應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刷新 (Refresh) 很快,有如電子螢幕的掃瞄成像,越快就越能捕捉到快的動作,來即時反應,前面跑的老鼠來個急轉彎也能跟得上,當然現在的貓已經不抓老鼠了。這個本能所付的代價,就是影像的清晰與色彩。人類看到的動作要比貓慢十倍,我們看到的慢動作,對貓來說都不覺得在動。
獸醫學院進一步解釋貓的色盲,原以為是兩色色盲如同狗,感光區在 450-454nm(藍紫色)與 550-561nm(綠黃色),現在又發現 500-520nm(綠色)感光區,所以貓是三色眼,但看不到紅色系列的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