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江瑞璋,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數位型態的印刷 POD越受重視
  江瑞璋 May 20, 200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raymond@brainnew.com.tw
   

摘要         

六年前我們說 POD (Print On Demand) 是用來印些絕版書籍和沒有庫存的書。今日也是如此,但其市場更是集中在需要 POD 的行業別,出版社也將 POD 在出版的順序上做了些許角度的調整了。

 前言 
        POD (Print On Demand),對於 Ingram 已經六年了,不但沒有退縮的跡象,反而比二年前的業務量成長了近二倍的生產量。值得聽聽其說法和看法。


INGRAM & LIGHTNING SOURCE



LIGHTNING SOURCE
          目前的印製量是一個月 60 萬本,平均每天要印 2 萬本,比起二年前的業績提高了近二倍了。而且可以在 12 小時內完成一本的訂單,無論是硬式精裝或軟皮的裝訂書籍。參與這種需要才印製的出版者也都認為高單價、量少的書籍是值得用POD。目前有一個屬於 Ingram 部門,被稱為 Lightning Print 的一家小公司,主要的任務就是準備投入 POD 的印製,為其行之六年之久且後續看漲的市場再度加把勁。
          六年前進入 POD 市場時,大家的想法是採用 POD 或許是好的選擇,特別在絕版或者較老舊的書籍。如今的觀點又是如何呢?Lightning Source 的策略發展副總,Larry Brewster 說了:此觀點正逐漸被擴大和應用了,正因為科學和技術類的出版社已將上千本的資料丟到 Lightning Source 的大電腦裡了。這些出版業者除了喜歡高單價、量少的書籍用此方法之外,對於是否要大量印製的書籍也有風險上的考量,出版業者也會考慮先用此方法試做一下、測試一下市場反應後再做量產的準備。但也有以下 iUniverse 的看法:

iUniverse想法
          POD 的運作除了以上的作法之外,對於第一版之後的需求處理,iUiverse 也有自已的一套看法。為了減少再次出版的庫存壓力和不確定性的風險,對於再版的書籍大部份也都交由 POD 的運作來讓客戶買得到書籍、不論是多久之後都可買得到。


          當然,也有不少的廠商各有自己的做法,除了 POD 之外,還提供了商品週邊的服務,如光碟製作、電子書製作等等,LuLu (www.lulu.com) 就是這樣一家的公司型態。


分眾少量
          越是網路發達越往分眾的市場發展,往往讓出版社覺得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做不了。 主要的問題是出在大部份都沒有架構好資料庫,如果能有方便的資料庫讓各類資產都能入庫,就有可能再加以尋找和再利用。特別是分眾市場的專門度更高,更有需要資料庫系統的支援才得以事半功倍。

參考資料
1. Seybold reports, Jun 22, 2005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