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技術元老專家 Andrew Tribute,最近為文,說經過多年的炫嘩與吹氣,出版業終於接受現實,有越來越多啟用新系統、但把重點放在生意營運的成功例子,這些系統仍然圍繞網路,但不像網路泡沫時期「技術第一」。網路泡滅大家冷卻之後,莫不絞盡腦汁構思可行方向,回到現實也許顯得笨拙緩慢,卻是能走得通的一條路。
Tribute 認為跨媒體出版只是一個幻想,即使在技術上可以把同一資訊來源運用到不同型態的媒體,也僅限於實驗研究性質。深信廣播(包括電視)的材料可以用到出版上的人,是對廣播與出版都沒深入了解。實際上,廣播與出版兩種媒體的作業程序相差極大,所以跨媒體的資料融合並不可行,跨媒體成功的例子極少,業界對這個一度極熱的名詞,也逐漸冷淡。
今天的業界,開始回到現實,沒有人再想把貓與狗合在一個系統裡,即使印刷與網站的簡單結合,大家也不再熱衷。 XML固然是資料編碼的標準格式,可以作為資料交換工具,但仍局限於應用範圍。沒有人會認為 Vignette 或是 Interwoven 的內容管理系統,可以用來製作紐約時報;同樣的,也沒有人會認為 CCI 與 Unisys 的出版系統,能用來製作大型網站。大家原來「一個系統能做每件事」的信念,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的專業系統用到各個適當的位置,才是正確信念。
Tribute 特別舉網上拍賣網站 eBay 為例,這家全球性的大拍賣場,每天有無數的顧客上網拍賣他們的東西,所附的照片,則是來源、尺寸大小、解析度、圖檔格式,各不相同,要把這些照片一致化、貼到 eBay 畫面上,要費的功夫不知有多大。這類的事情,印刷出版業多年來司空見慣,累積了各種解決的方法,但對網站卻是第一遭。不能限制顧客提供照片的規格,eBay 只好另想辦法,借網路之賜,把照片完全包給 iPIX 處理,iPIX 是影像處理的專業機構,不但代為處理,還代為儲存。
影像處理一直是專業,尤其是印前製作,照片更得由專業美術人員處理。網路的技術,把影像處理重新定位,納入為整理系統的供應環節。Tribute 不認為跨媒體是未來的答案,而是網路連接的各個系統,用 XML規格,專業再度成為主角。不論是廣播,也不論是出版,都能適應這一模式營運。
Tribute 這一論點,與許多資訊業者的想法不謀而和,把網路作為通道,各行業還要回歸基本面去營運。專業經驗的累積,價值是演進連續的,現在許多人都期盼 Dot.com 再度興起,果然如是,也是脫胎換骨、呈另一種健康的型態線出現。Tribute 在英國擔任 Seybold 國際主任多年,對全球出版業技術與市場的走勢,經常一語道破,說出其獨到見解,老謀深算,甚得業界信賴。本文的回歸現實,就與倡導媒體融合的人,唱調相反。
Tribute 幾年前本打算領一批 Seybold 顧問專家,從澳洲一路北上遠東,包括台北在內,舉辦類似 Seybold 的小型研討會,後因離開 Seybold,未能成行,頗為可惜。雖然如此,所幸他以退休之身,仍經常為文,為出版界提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