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ybold 機構發表了一連串「下一波出版技術」的研究報告,在其「內容策略」(Content Strategies) 上,提出兩個因素要大家考慮,一是全球化、一是媒體多樣化。全球化,不僅是出內容以全球為市場對象,出版的創意、製作、分銷亦可分散各地、甚至各國。出版業面對這一挑戰,需要有:儲存內容的倉庫、內容分類的規則、以及管理內容的結構。
在維繫市場方面,「報告」提出兩個作法,一是提昇與原有顧客的關係,一是盡量運用多樣媒體工具。對原有顧客促銷、要比找新的顧客容易得多,加強與老顧客的關係是自然的作法,但如何藉出版的內容來加強與老顧客的關係,就成了新的出版技術。下一波的出版環境,所面對的是多樣的展示器具,特別因為無線網路的發達,這些展示器具都是可攜的行動裝置,手機、PDA、MP3、電子錶、照相機,出版內容在不損及品牌之下,儘可能在這些器具上展示,就成了另一挑戰。以下就這兩項,做概要性的論述。
提升原有顧客關係
1. 與顧客成長同步
Thomas 出版集團的法規部門,給以法律為業的人規劃了一系列的出版產品,從學習、研究、執業、管理、銷售,隨個人在事業上的成長,提供不同的出版產品。另一家多媒體出版業者 Wolters Kluwer,也做類似的規劃,在保健的諮詢上,隨顧客年齡的增加,提供不同的出版產品。
2. 細小劃分
McGraw-Hill 出版集團,把建築工程的設計與作業流程整合,細分成許多小的區間,像工業分析、尋找專案、初步設計,直到最後成本分析、成品研究等,每一區間提供不同的出版產品(印刷與網路),給業界一套完整的資訊與咨詢服務。另外,有越來越多的維修手冊,像是維修複雜機械、船舶控制系統、發電廠,都直接與偵測工具連接,協助找出問題,同時與零件目錄與採購網站連接,以便於直接購買。把資料細小的劃分,讓顧客覺得價值增加,自然與顧客關係加深。
3. 個人化、客製化
客製化內容,對群組顧客增加價值;個人化內容,對個別的顧客增加價值。這一概念在網站上施行已久,現在則以「可變印紋」(Variable Data Printing) 方式用到 DM 的列印上,廣告與市場業者對顧客了解的越多,運用這種方式的效果越好。據 RIT 教授 Frank Romano 估計,從資料庫所製造出的個人化 DM,回應率可增加到 11% - 34%。據 Print On Demand Initiative (PODI) 總裁 Rab Govil 估計,如果內容再與顧客需求相關,回應率可增加三倍。
4. 用相關產品綁住顧客
運用已知的顧客習性與喜好,來促銷相關產品與服務,是另一種新作法。Amazon 書店在你選購或瀏覽一本書之後,會根據你的嗜好,自動顯出一串「你可能有興趣」的書。教育出版社 Scholastic 銷售兒童書籍的同時,也銷售與書內人物相關的填充動物、音樂、影帶、玩具、遊戲、猜謎。通用汽車出售汽車商標給車迷,每年也有數百萬美元的收入。
運用多樣媒體器具
1. 迪斯尼 (Disney) 的作法
幾年以前,迪斯尼就了解網路不僅僅是網站而已,雖著行動器具的普及,就想著要把其歡樂傳統的內容,傳播到每一可能的媒體展示器具上。一般的機構,都以網站為主,把無線行動器具僅當作是網站的延伸,僅作簡單的處理,對迪斯尼這塊招牌來說,不能這麼做。經無線網路市場顧問 Derek Kerton 的協助,做複雜的技術調整,使迪斯尼的內容在每一媒體器具上,都有高品質的展示,而創造出一個新的價值鏈。這個新的價值鏈,不是單靠迪斯尼本身,而是靠多家夥伴合作完成的,計有 Motorola、Sega、Ericsson、Palm、 AvantGo、Openwave,但其中沒有一家能獨自完成這件事。
2. 數位作業流程
要把內容在多樣媒體器具展示,又要使製作與分送的成本減到最低,最基本的辦法,是要完全數位作業流程,從內容的取得、製作、到分送,完全以數位進行。今後的出版作業有兩大領域,一是內容管理,包括製作;一是內容的分送,包括轉換成適應各種媒體的展示方式。這兩大領域之間的連接與轉換,就成為系統的核心關鍵。
3. 數位第一、非數位其次
下一波的出版環境,數位出版品勢必優先,非數位出版品則為數位主庫的副產品,這一概念目前或許不易接受。目前為數眾多的非數位出版系統,因為已經設計的很有效,所以把數位出版作為非數位(如印刷)出版的附屬品,像是許多報紙、雜誌在製作印刷版之後,再轉成 PDF 格式分送。但這一情況正在轉變,參考與技術書籍、商品型錄、企業內用手冊,逐漸以數位版品為主、以印刷版為輔。期刊雜誌也轉向這一趨勢,在網上先刊出少量資料;報紙更是隨時更新網站。
數位先於印刷出版,在作業流程上將是一大轉變,但這一流程有幾個優點:一是快速進入市場,能與別人競爭;二是節省成本,在需要印刷的時候再從數位主庫「隨選印刷」(Print On Demand),減少印刷庫存;三是數位格式可以支援日後發明的新媒體,以後媒體不論任何花俏,多不出數位化。
每當阻礙新技術進入市場的因素消除,通常會發生破壞性的改變,現在受到最大衝擊的是學術期刊,學界有鑑於印刷的期刊價格太高、而且網路出版並不影響內容品質,於是共同組織了一個稱為 Open Access 的跨國機構,目的在讓全球的科學文獻,免費的在網路上流通。一些出版學術期刊業者,現正構思因應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