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人機較量新聞撰稿
  那福忠 May 30, 2016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倫敦金融時報女記者 Sarah O'Connor,與一個叫 Emma 的自動寫稿軟體機器人,展開一場作文比賽,內容是英國的就業分析,限 400 字。記者花了 35 分鐘完稿,做完新聞分析,引用了一些資料,但拼錯了一個字。而 Emma 僅花了 12 分鐘,字數略多過 400,文句的精緻程度略遜,內容引用了許多數據。資深編輯最後評定記者獲勝,因為 Emma 雖然精確,但讀起來索然乏味,說金融時報不需要這類文章,同時玩笑的對女記者說妳保住飯碗了。


(圖片取自網路)

   資深編輯認為,機器人雖是人工智慧的的產物,卻缺少對數據的內涵智慧,記者寫的則更有深度、也更有價值,這正是金融匙報所在意的。但這位參賽的記者,還是對 Emma 稱讚不已,說寫的文稿比她想像的好,能正確的報導事實,甚至包括相關的內容,但卻缺少了新聞技術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區別有價值的 新聞、與平淡無奇的內容。

   Emma 是一家新興公司 Stealth 設計的人工智慧軟體,人工智慧現在紅了半邊天,很多人預期將取代白領工作,包括新聞記者與編輯,所以金融時報的記者想試試看,記者知道 Emma 比她快,所以就不比速度,轉為著重品質,擊中機器人的弱點獲勝。

   即使如此,自動寫稿的軟體仍然對新聞製作有很大的幫助,像美聯社等新聞機構運用 Automated Insight 軟體,撰寫簡單格式的公司財報,非常有效率,完稿之後由編輯做簡單的新聞性修飾,就對外發稿,解脫了記者們原本枯燥的工作,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做更有創造性與更有價值的工作。(本專欄 2016/1/25 記者與機器記者的聯姻關係

   但有些簡單重複的刻板工作,機器反而做的沒有人好,亞馬遜的著名「機械零工」(Mechanical Turk) 就是針對這些事設計的,每有顧客請求,就啟動大批合乎要求的「零工」,每人做一件小事,領取微薄的費用,在短時間就可以完成。做哪些事?像是問卷調查,是集體的「人的智慧」,不是「人工智慧」。

   "Turk" 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8 世紀一個匈牙利人製造了一台自動下棋的機器,來取悅奧地利國王,經過幾次轉手,這台機器在一次展示會被火燒壞,但也揭開了自動的秘密,原來機器裡面藏了一個人。那 Emma 後面是不是也隱藏一名寫稿高手?製作公司說的確用了一組人做培訓工作,但當場寫出來的文稿,卻百分百出於 Emma 之手。

   人工智慧不但成了時髦的名詞,人工智慧的服務產品也相繼出現,像管家類的 Magic、M、GoButler,購物助理 Operator、Mezi,個人助理 X.ai、Clara,把原來由人工處理瑣碎的事,由人工智慧替代,而且做的比以前更好。兩年以前新興公司 X.ai 推出了 Amy 智慧軟體,替客戶安排會議日程,替客戶回應電子郵件,試用的客戶非常滿意,說跟真人一樣,而 Amy 也從未出糗,等於宣告我非人類。(註:現在人工智慧網址可以用 .ai,不必用 .com)

   但真的是這樣嗎?據一位 X.ai 離職的「培訓員」說,他的工作就是訓練 Amy,Amy 的功力沒有想像的好,每回應一封郵件, 都要經過他們的修飾才能正式發出,說起來與藏在下棋機器幕後的棋手沒有太大區別。彭博社的一篇文章,道破了這一不算秘密的秘密,在人工智慧不能完全自主運作之前,加一點人工,成為「人工」的「人工智慧」,實在無可厚非。

   看起來人工智慧越發展越展現出不足的地方,像上面說的簡單的瑣事,人的智慧就超過人工智慧,當然有些事談不上是智慧、甚至枯燥的工作,尤其是需要許多人一起來做的事像亞馬遜的機械零工,遠較機器做來得容易。

   內容分享服務的 Pinterest 就是一個好例子,把人工智慧製造的各種趨勢分析報告,先送到 Crowdflower 群體工作服務網站,用大批人力來評估,得到結果後再對外發佈。

   人工智慧「裝扮」成人的智慧,而藏在人工智慧後面的人做出的貢獻,又「裝扮」成人工智慧,但不論怎麼假裝,能解決問題、能創新,我們就都是贏家,人工智慧與人的智慧是否分野,就無關輕重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