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Arthur 是全錄 PARC 研究中心的學者,也是史坦福大學教授,把今天的現象稱為「自治經濟」(Autonomous Economy),他說比機器人替代人工更微妙的事,是「數位程序」的自動運作,一個數位程序與另一個數位程序對話,然後製造出新的數位程序,讓人力更為節省,淘汰了更多原來由我們人類做的工作。
IBM 華生
下面是 IBM 的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兩年前擊敗電視智益問答 Jeopardy 兩名高手的現場,轟動一時。Jeopardy 歷久不衰將近三十年,是高難度的智益問答節目,許多題目一般人都沒聽說過,只有常識極為豐富並通過預試,才有資格上節目。
IBM 花了兩年時間的準備,把電腦系統以 IBM 創辦人的姓氏「華生」為名,在電視連續直播三天問答 150 題,挑戰兩位百萬獎金的高手,其中一名還有連贏 74 場的紀錄,結果華生大勝。華生在現場用一個盒子代表,兩個人搶答是按鈕,華生搶答是亮燈,與現場的電子系統沒有任何連線,所以華生先要聽懂主持人唸的題目,然後解譯語意,再從龐大的資料庫蛛絲馬跡搜尋可用的資料,最後組合成句,轉換成語音回答。
在競賽現場,代表華生的盒子後面連著一台超級電腦,這台電腦能聽懂主持人的英語,能用英語回答,競賽期間取讀了兩億頁結構與散亂的資料,使用了 4000 GB 硬碟空間,包括全部維基百科,在競賽中沒有連接網際網路。華生是專為 Jeopardy 設計的,成為超級贏家當然不是 IBM 的目的。經兩年的改進,華生有了新頭銜:華生醫師 (Dr. Wat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