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與無線網路價格不斷下降,可以把很多東西連上網路,下水道的感應器、工廠的機械、各處的燈光照明、家裡的電器,都能用網路連接發揮更大的效用。究竟有多少「東西」可以連網,網路設備龍頭 CISCO 極為樂觀,說 2020 年可能有 500 億個東西連網,遠超過手機、平版、電腦的總和。另一個保守的估計是總和將近 300 億,東西、與手機電腦等加起來各佔一半。
新型汽車的輪胎裡都有胎壓測量器,胎壓不足就會警示,一位朋友發現他的汽車發出胎壓不足警訊,檢查四個輪胎都很正常,最後查到原來是行李箱裡的備胎胎壓不足。現在的汽車至少用到 60 個晶片來控制各種功能,豪華一點的型號用的更多,一輛車的製造成本有一半是電子裝置。近日傳出英特爾與福特汽車合作,要把每一輛車給一個 IP 網址,汽車成為網上一物。
看起來物聯網不僅連「物」,慢慢的也把「人」連了進去,大家也會慢慢的習慣成為網路的一部份。除了汽車,Google 眼鏡、紀錄一天活動的手環、收集生理資訊的襯衫、穿在身上的照相機,這些穿戴的電腦雖然只有簡單功能,估計今年也會賣出將近 2000 萬之譜。另外,Google 研究檢測青光眼的隱形眼鏡,生化公司研究用電池帶動輸送藥物,電子公司研究豪米小的電腦,科學家研究人體如何發電。
今天的科技進入新的階段,掌握研發的方向,卻未必有現階段的用途。電話的發明從未想到今天的功能,蘋果的 iPhone 當初也沒有人想到會有幾十萬個 APP,Amazon 當初只是一家網上書店。波斯頓大學 Marshall Van Alstyne 教授說我們進入了「平台經濟」,他說大多數公司僅在改良單一產品上競爭,卻沒想到周遭的連接效應,如果把產品設計成開放的平台,讓很多人進來加值、再加值,那產品的價值何止千萬倍。
中國大陸家電大廠海爾,製造了能連線到超市的智能型冰箱;一個雞蛋檢驗器,可以透過手機告訴你冰箱裡哪一個雞蛋存放的最久。垃圾箱、自行車、烤麵包機........,沒有不可以連網的,至於連網做什麼,那就要靠創意了。銷售員可能要花心思了,賣一雙上網的鞋,要告訴顧客穿的舒服、還是上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