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科幻電影的人很多,雖然意見未必完全一致,但都同意要遵守幾個基本規則。科幻也是科學,不是魔術、神怪、宗教,這些或能戲劇性的配合,但故事內容必需含有科學,以已知的科學知識為定律,不能無中生有。故事一旦以違反已知科學來製造懸疑,就必需解釋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如何變成這樣。故事內所涉及的技術,要簡單明白的解說清楚,不能給觀眾冗長的講課。
那盧貝松出了什麼問題呢?問題出在露西的腦子,因為說我們僅用到十分之一的腦子功能,在科學界不過是沒根據的傳說,甚至是一個笑話。人的腦子僅占體重的 3%,卻消耗身體 20% 的氧氣,目的在供應腦子隨時隨地運作的能源。科學家精細掃描的結果,腦子的每一部份都在不停的運轉,沒有哪一部位閒著。根據自然進化的定律,身體上沒有用的組織會退化,更不會消耗那麼大的資源用在沒有功能的地方。
10% 的傳說來自心理學家詹姆斯,他的本意是普通人發揮不到10%的智慧資源,這與10%的腦功能天壤之別,美國約翰霍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學家 Barry Gordon 解釋說,很多人把自己的缺陷認為是腦部某部分功能沒有啟開,是錯誤的觀念,正確的觀念是,在生活上某一時刻如靜坐,可能僅用到10%的腦部功能。所以腦子的功能是百分百的,一旦因外傷或疾病影響到腦部,身體立刻有反應就是證明。
「露西」假設我們只用到 10% 的腦子功能,以後可以逐漸開啟沒有用的 90%,來增加我們的智力,故事一開始就違反了已知科學,再往下發展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影評人對科幻部分給分不高。雖然如此,卻不影響影片的娛樂價值,盧貝松以動作出名,在巴黎的一場汽車追逐,不會開車的露西居然以超高的技術穿越大街小巷,是精彩的一幕。
1968 年影片「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t ),在首映典禮上有 241 個人中途退席,連大明星都說不知道演的是什麼,紐約時報評論說在催眠與超級枯燥之間。但這部影片歷經近半世紀,仍然在各種科幻影片排名之中,名列前茅。劇本作者克拉克爵士 (Arthur Clark, Sr. 1917-2008) 對當時的冷漠不以為意,他說如果大家都完全瞭解 2001 年,那我們就失敗了,我們引發出來的問題遠多於解答。2001 是人類登陸月球 (1969/7/20) 前最後一部太空影片,登陸月球以後有人問克拉克的感想,他淡淡的說:「我去過了。」
雖然影評對露西的科幻部分不佳,露西說的一句話我卻覺得科幻味十足。她說:「時間是唯一的忠實測量單位,來證實物質的存在,沒有時間,我們就不存在。」
VIDEO
(Lucy 預告片,取自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