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機器人、這次可是玩真的
  那福忠 February 01, 2016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2015 年機器人最興旺的一年,無論在數量的增加或是功用擴充,都超過往年。這是媒體的報導,我們一般人覺得是科技的進步,或是覺得有趣,或許也聽到一點被機器人替代的失業情形,不過都好像是離得太遠,甚至是不關己。可是就在上週在瑞士的世界經濟論壇 (WEF) 的年會上,機器人、或說是機器人自動化現象,就被認真的、嚴肅的列為重大討論議題,因為所產生的正面與負面的巨大效應,不再容全球政經領袖忽視。


(就會有這麼一天,圖片來源:Alamy)

   在自動化的過程中,一個有趣又驚異的現象逐漸形成,那就是實體、數位、生物之間的界線開始模糊,這使得科學家不得不認真的想,人類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這次世界經濟論壇,也許只是政治介入的開始,因為大家關注的白領階級的可能消失,也就是中產階級的瓦解,甚至以後是否會沒有工作可做。

   根據上周一 WEF 發表的一份報告,五年內全球主要經濟體會喪失 700 萬個工作機會,而女性更多於男性,因為女性較不適應新技術所創造出來的以數理為基礎的工作。

   自動機器到底能替代多少人力,美國銀行美林的分析師舉了幾個例子。舊金山一家公司,製造能做漢堡的機器人,依客人要求幾分熟,把牛肉餅放在平鍋上烙,烙完翻面再烙另一面,然後烤麵包,把肉餅加洋蔥、蕃茄醬夾兩片麵包裡。

   在製造業上,先進的經濟體為了解省成本,把低階技術的工作外包海外,約可解省 65% 的成本,但使用機器人,可以節省高達 90% 的成本,像日本與韓國都做得很成功,會有愈多的國家追趕,也就是會有更多的工作被技術取代。

   財務分析,理財顧問,這些原來需要人類的專業知識與高度智慧,但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把這些事視為數據的處理與邏輯的分系,很快會被成熟的電腦軟體所替代。

   機器人開刀早已不稀奇,下刀精準、沒有情緒不會犯錯,去年一年就開了 50 多萬個刀。IBM 的超級電腦「華生」,以 3 秒鐘閱讀 100 萬本書的高速,在紐約 Sloan-Kettering 癌症中心協助醫師診斷腫瘤。電腦技術在醫學上,從顯微鏡到機器控制的導管,幾乎應用在每一領域。

   機器人可以照顧別人,特別是全球各國進入老年社會,需要照顧的人越來越多,而照顧的看護短缺愈為嚴重,用機器人照顧老人,甚至病人、殘疾的人,是必然的趨勢,估算五年會增加到 170 億美元的市場。

   對機器人、人工智慧、自動化的進展,一般大眾的看法兩極,有 48% 認為對社會有重大衝擊,逐漸替代藍領與白領的工作,而產生經濟的不平等,破壞社會秩序,但另外 52% 卻期望人類的智慧,能解決這些衝擊,能創造新的工作,與新的行業。

   如果說數位是第三次工業革命,那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機械算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我們所感受的是地基的移動,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這一波革命所帶來的破壞創新,已經離開直線、走向拋物線,而且滲透到每一行業,成為整合成我們生活的一部份。

   但這樣的整合,據牛津大學的研究報告,會在 20 年之內讓 35% 的英國工作,與 47% 的美國工作,陷入被技術替代的危機,而喪失的工作多集中在收入的底層。這一報告讓很多國家倍感憂心,尤其像美國近年所創造的工作多是低工資、人力、或服務工作,這些都是被列為高風險的被替代工作。

   世紀經濟論壇另一重要議題是貧富懸殊,除了大規模的避稅與金融機構的操作,機器人革命也是主要原因,而且隨著進展擴大貧富的差距。上周一國際發展救援組織「樂施會」(Oxfam) 發表的年度報告,說全球前 62 名首富,所有的財產相當於全球最貧窮的一半人口 (35億)的總和,而五年前,為前 388 名首富財富,所以貧富差距的快速加深,已經發出警訊。

   機器人現象,包括實體機器人、人工智慧軟體、自動化整合,估算五年以後的全球市場高達 1500 億美元,而採用的各行業可增加 30% 的生產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